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局部地区有暴雨” 局部地区是哪里?——中国气象局:力争“十二五”末气象预报准确率提高3%—5%

2011-7-22 08:30:31
科技日报




昨夜今晨,又一场雨水让北京的连续雷雨天达到7天,创2007年至今汛期最长纪录。同时,据中央气象台预报,今天我国中东部地区依然被雷雨区“占据”,而南京这两天的暴雨也让近10年最长的梅雨期结束变得遥遥无期。

    在今天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现代城市对暴雨等气象灾害的脆弱性在增加,对气象灾害的预警工作提出了挑战,提高气象灾害的预警发布能力是重中之重。“十二五”末期,力争将气象预报准确率提高3%—5%。

    郑国光说,近期我国许多大城市频频遭受大暴雨袭击。这类气象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强,局地性强,影响大。对气象工作者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定量、定时、定点地作出准确的预报。“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要做到这样精细化准确的预报,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比如说,气象台会预报‘局部地区有暴雨’或者‘大暴雨’,但是很难确定具体落区在什么地方。”

    据介绍,这些突发性的、局地性的灾害,可以通过先进手段,诸如卫星、雷达监测到,但是留给发布预警信息的时间非常短。郑国光介绍说,气象部门对一些重大天气过程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有了很大增强。目前,可以针对暴雨,做出提前1小时、2小时、3小时的预报。但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对具体一个点、具体的量、具体什么时候开始,预报难度相当大,要提前24小时报出具体多少量,这个评分是很低的。但是如果有一个天气过程,随着系统的临近,时间提前量的缩短,监测预警能力是很强的。比如说2010年,24小时全国晴雨预报准确率是86.8%。

    “气象预报准确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在百米赛跑中提高0.1秒,是非常困难的。‘十二五’末期,将预报准确率提高3到5个百分点,需要我们花很大的力气。”郑国光说,“提高预报准确率是和提高预报的精细化水平连在一起的,是气象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核心任务。”

    与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相对应的是,如何将这些预警信息及时告诉老百姓。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争取在第一时间更广覆盖面地把灾害信息送达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