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Nature China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程国栋院士、赖远明研究员、孙志忠和姜凡等研究人员第一次利用数值模拟、室内实验和青藏铁路现场实验阐明的块石层降温机理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把块石层对多年冻土的降温效果比作热半导体,并且建议块石层可以作为应对全球升温、增强路堤稳定性的一种强化措施。研究人员发现,对青藏铁路来说,块石路基是优选方案。
高温冻土及全球变暖是青藏高原铁路修筑面临的最大挑战。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为学术带头人的项目组,以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平台,在海拔4700米的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进行了青藏铁路全部试验工程措施,如块石路基、碎石护坡路基、遮阳板、热棒和保温材料的综合使用试验,以及通风管路基、保温材料、合理路基高度等工程试验。这些试验研究成果为青藏铁路建设、运营、维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夯实了多年冻土区筑路技术的基础。研究人员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比较发现,块石路基是优选方案。冬季,块石层上部温度较低、下伏冻土温度较高,块石层内空气在上浮力作用下产生对流,不断冷却下伏冻土;夏季,空气温度较高,多年冻土温度较低,块石层底部空气密度较大,不易产生对流。因为块石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块石的热传导有限,这样,多年冻土在一年内散热大于吸热。研究人员对青藏铁路普通路堤和块石路堤的温度场进行了监测,发现3年后,块石路堤下多年冻土上限上升至路堤填土里面,尽管季节变化但冻土融化较少,提高了路堤的热稳定性。研究人员认为,块石层施工方法施工方便、成本低、环境友好,将作为冻土区施工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