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让农民增收

2012-2-17 10:52:42
科技日报




由国家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牵头主持,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省农科院等联合参与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工程一项重大攻关项目——水稻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及其应用,在2月14日召开的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悉,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攻关课题组汇聚了国内稻作科研推广的优势力量,组织了1400多人的攻关队伍,构建了一个涉及作物栽培、耕作、土肥、植保、农机等多学科多层次参与的大协作网。尤其在江苏26个水稻主产县(市)建立了技术攻关核心试验区、重点示范区与大面积辐射区,形成攻关创新、集成示范、规模推广高效协同运作的新模式。

    课题组经过7年攻关,在国际上率先研究形成了完全适应现代稻作发展趋势的又一新型稻作栽培技术理论体系。同时,张洪程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水稻生长规律,创立了“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的12字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通过全程生产技术的科学定量与实施,实现水稻高产、省工、节本的轻简易栽培技术,可使相关外在资源因素和品种的内在特性实现最佳配合,充分发挥良种、土肥、植保、农机等成果的综合增产作用,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张洪程说。

    据介绍,该技术已成我国水稻高产创建的引领技术。近年来在江苏、安徽、辽宁、河南、黑龙江等地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显示,在相同品种施肥水平下均比当地原来栽培方法增产10%以上,最高增产30%。其中,在江苏姜堰、兴化实现亩产903.8及937.2公斤的超高产,创造了稻麦两熟制水稻高产的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