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冬季气温的增加意味着中国北方城市冬季供暖不再需要消耗像过去一样多的能源。
这项研究发表于5月30日的《科学通报》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来自哈尔滨气象局的陈莉及其北京师范大学和黑龙江省气象局的同事分析了过去50年来中国北方城市的平均冬季气温。
他们的分析结果与此前显示自上个世纪80年代暖冬趋势的研究一致。他们还发现,中国北方寒冷和极度寒冷的地区已经收缩,它们的南界的纬度增加了两度。根据这些年度数据,本文作者们估算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和之后让房间达到标准的18摄氏度所需的能源。
作者们发现,80年代中期之后,要达到这个标准温度所需要的能源比80年代中期之前减少了5%到10%。
陈莉指出,因为获取数据困难和各地煤的标准不同,80年代中期之后的这个数据主要是理论上节能的估算而不是真实的数字。
在实际上经常出现的情况是,采暖耗能并没有随着冬季气温变暖而减少。这是因为许多地方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气候变暖可以减少冬季的采暖能耗。“这就需要把我们这类研究成果尽可能推广,”陈莉告诉记者。
此前的研究表明,建筑物取暖在中国人为二氧化碳排放中的贡献率约在15%以上。因而,作者们认为过去大量供暖可能导致了气候变化过程中的暖冬。他们说,采取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可能有助于减少它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气候变暖同时也会增加夏天的气温,所以也可能增加降温空调的使用。但是陈莉补充说在她的一项未发表的后继研究中,她发现在变暖的大趋势下,夏季降温增加的能耗不会完全抵消在供暖上可能节约的能量,这是由于空调并没有使用那么多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