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共有1.8万座大小城市,但是有历史的仅有2000多座,可见城市历史文化弥足珍贵。中国历史上的古城都是严格按照规划建设的,文化古迹与欧洲各不相同,其核心就是传承儒家文化。但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开始城市的全面建设开发,在城市建设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古迹的摧残。直到近年来,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才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列入议事日程。时下,专家们对于浙江绍兴古城的开发保护十分赞赏,该市在连续5年的规划报告中,主要围绕对绍兴的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和保护遗产3个方面,强调提出要使绍兴古城与现代建设和谐相处。但是金华、嘉兴、温州等城市的古迹都被破坏殆尽;而在平遥和丽江,古城与新城分开,让城市的记忆深植于市民及游客心中。
城市文化遗存是现代化城市的一个亮点,它涵盖了城市历史,并把那些文化遗存遗交给后辈子孙。保护城市的整体环境,使城市也具有可读性,让后人能够读出它的历史,让城市的文化具有可持续性和传承性,是今天城市管理者的使命。相对于国外城市而言,与华夏文明相伴的国内城市的历史更久远。欧洲走向工业革命至今不过短短200余年,而美国建国史也才200来年。但目前全国中小型的古城只剩下苏州了。1986年,苏州开始阔步建设时,很多学者和规划方面的专家就提出“救救苏州”的口号,十分担心其传统的居住地遭到无序拆迁,提出按照对历史文化进行保护的原则原样原修。城市的历史遗存,是人类文明史中最有传承价值的物质符号,现在却被某些数典忘祖的败家后代视为阻碍城市发展的拦路石,其见识之短浅令人扼腕!
没有故乡,哪有记忆?伴随着城市大拆大建,城市人还能看到多少旧时的建筑文化?上了年纪的城里人还有几个能回到儿时居住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尽管寻旧已经成为许多市民的梦想、成为记忆,但城市的记忆呢?已经痛心地成为历史。应该说,城市传统建筑有着强大的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现在国内城市高楼建设用尽新技术新材料,显示了城市建设的急功近利。有的城市为了仿古,一窝蜂开始造假古董,或者劲吹欧陆风情之风,弄下一堆若干年后将成为洋垃圾的建筑。住在千城一面、面貌相同的城市里,人们记忆中的城市虚无飘渺、荡然无存。
不可否认,珍视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并不等于全盘保留。如北京接受20世纪50年代大拆城墙的教训,近年来画线保护了一批老北京胡同,并进行现代化改造;在六朝古都南京,近期也拿出5亿元巨资,对明城墙等文化遗存的修复保护一直在进行之中。其实,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众多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保护的城市文明还有很多很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化遗存的保护更是刻不容缓,而那些散落城市四处的古建筑,正面临着房地产开发“黑手”摧残的厄运。需要指出的是,旧城不仅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恰恰相反,它是一个有品位的城市无法复制的符号。珍视历史,把祖宗留给后人的历史遗产充分保护并在合理的情况下好好利用,才是本应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