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26 10:00:43
科技日报
延 伸 阅 读 |
英国《自然·通信》杂志日前刊登研究报告说,瑞典查默斯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明了这种装置。它的主要结构是玻璃板上放有相距约20纳米的一个金纳米微粒和一个银纳米微粒,当一束光从中通过时,其中的红光会偏向金纳米微粒方向,而蓝光会偏向银纳米微粒方向。
这与人们熟知的牛顿用三棱镜把阳光分散为七色光的故事类似,但本次发明了不起之处在于,这个纳米装置本身的尺度已经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在这样的尺度中,三棱镜散色的原理已经不再适用。
本次发明是建立在另一种名为“等离子共振”的原理基础上,在微观尺度上,光线从物体表面经过时,会和其表面的电子产生共振,金和银表面电子活动的特征并不相同,正好分别对应了红光和蓝光的频率特征,于是产生了金银在前,光线也“分手”的有趣现象。
研究人员米卡埃尔·卡尔说,这种纳米尺度上的散色装置可用于制作光敏探测器,它的灵敏程度可能达到探测由一个分子引起的光线变化,适用于在低浓度环境中探测有毒物质,比如可在医学上用来探测疾病初期出现的少量与病变相关的分子,帮助诊断病情。
京ICP证:01007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学术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简称:万方智搜]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255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