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万钢:务实、创新、同舟共济的信念"随身携带"

2007-5-10 14:00:27
来源:新闻晨报




在同济做过学生、当过教授,担任过4年校长(2004年至今)后,万钢又被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被任命为国家新一任科技部部长。昨天,在同济大学校长办公室,万钢接受了记者专访。

  创新理念始终放第一位

  在德国攻读博士期间,万钢开发出一项降低汽车噪音的技术,直到2004年8月,这套技术才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退役,期间一共生产了3500万套产品;1989年加盟德国奥迪汽车公司的11年中,万钢先后参与了5种车型的研发,主持完成了15项关键技术课题。2000年年初,万钢回到国内,不久便担任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同时率领同济大学的汽车团队承担了其中技术最为复杂、任务最为繁重的燃料电池轿车研发任务。仅仅两年多一点时间,2003年8月,万钢团队便研制出了“超越一号”,成就了我国第一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燃料电池汽车。

  获得这些成绩,这是万钢始终坚持创新所取得的回报。从汽车精英到同济校长,无论在科研还是在育人,创新都是万钢的第一理念。“同济的学生,学土木下工地,搞规划的到农村,学机械的入工厂……这些已经成为培养过程中的自觉行为”,当记者问及同济培养学生是否有“自己的一套”,万钢用了一系列的排比来回答。“不仅是实践,还要得出自己设计制造的东西,也就是创新”。最近几年中,同济大学投入3000万元资金,建设了15个本科教学创新实践基地。

  与工作伙伴“同舟共济”

  创新离不开人。在万钢的团队和他所在的校园里,有着一批同甘共苦的好同事、好朋友。万钢昨天动情地回忆起了一个故事,团队2004年参加巴黎的一个汽车比赛,当时他们参赛车中的两个燃料电池无意中被水给浇中,烧坏了,情况十分紧急,大家立刻动手进行修理,当时团队成员就包括现在同济汽车学院的副院长孙泽昌,“当时他刚刚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可是他谁也没说,像没事人一样一起投入工作,直到事情过后,我们才得知……”。

  这时,万钢的眼眶慢慢红了,他摘下眼镜,拿双手捂住眼睛,但记者仍然可以看到他手指间的湿润。“没有他们,我走不到今天”,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后,万钢仍然心存感激。

  他告诉记者,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在同济的老师、教授们间,这是“同舟共济”的同济信念在每个人心里的深刻内化。

  履新后第一件事就是学习

  同济大学百年校庆之后,万钢就将走马上任国家科技部部长的职位。万钢说,自己仍然“诚惶诚恐”,采访中他再三对记者“打招呼”,表示自己目前还是更愿意以校长身份接受采访,在离开同济之前,再为学校说点话、办点事。

  对于将以怎样的姿态进入这个新的人生角色,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他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表示目前还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划,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到新岗位上的第一件事是“学习再学习”。同时,还将继续把自己在同济大学体悟到的务实、创新、同舟共济的信念“随身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