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克隆界的“圆梦者” 华裔科学家杨向中感动美国

2007-4-28 10:29:53
来源:环球时报/尚未迟




患癌七年五次手术 克隆技术领先世界
美国康涅狄格州最大的日报《哈特福德新闻报》2月18日至25日连续8天以“探索克隆”为题长篇报道了杨向中的事迹,在美国民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一家大报连续8天用很大的篇幅刊登人物专访,这在美国新闻界十分罕见。杨向中,一位美籍华裔科学家,他从养过猪、当过兽医的农家孩子成长为一名享誉全球的科学家,如今又因为身患癌症而在7年中做过5次手术。尽管病魔缠身,但他矢志不渝,继续向科学高峰攀登。他感动了美国,感动了世界。
克隆界的“圆梦者”

1997年2月,英国人用母羊乳腺细胞克隆出绵羊多利,然而,用与雌性生殖系统无关的细胞进行克隆,始终是世界科学界的一个梦想。而圆了这个梦想的是美国康州大学转基因动物实验室的15位科学家,而领导该项研究的是美国康州大学美籍华人科学家杨向中教授。

杨向中的科研“代表作”是1999年6月问世的克隆的小牛“艾米”。这一成果的不同凡响之处是“艾米”是用一头13岁的母牛细胞克隆的。13岁的母牛相当于人类80多岁,早已经超过了生育年龄。这是已知世界上被克隆动物中最老的一个。此后,杨向中小组又利用这头高龄母牛克隆了“戴西”等三头克隆牛。时隔两年,“戴西”通过自然繁殖,产下一头健康牛犊“诺曼”。这说明老年克隆牛的后代照样能够正常发育、怀孕和产犊,一个老年动物克隆的后代并不是这个老年动物的复制品,也就是说克隆后代的生理年龄与老年动物无关。

在2000年于荷兰召开的国际胚胎学会年会上,来自42个国家的1000多名学者一致认为,杨向中的成果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它无论从科学还是商业化角度来看都比克隆多利绵羊重要得多。它在思维和技术上都有重大创新与突破:一是采用与雌性生殖系统无关的细胞(耳朵和皮肤细胞)克隆,而不是用人们通常认为的干细胞或生殖器官的细胞;二是不走克隆用的细胞越新鲜越好的老路,而将细胞长期培养后再克隆,创新了克隆的实际应用技术。这不仅在理论上有许多新建树,在实践上也使大批量克隆动物成为可能。它可应用于无性繁殖高产奶牛、生产药用蛋白、生产修复受伤的人体组织所必需的药品、生产胚胎干细胞等各个方面,还可广泛地用于保护濒危动物。它为利用克隆技术为基因功能定位、遗传疾病论断与防治、组织和器官修补以及衰老和长寿研究等方面开拓了新途径。

由于克隆技术会引发系列伦理道德问题,人类对克隆技术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但杨向中教授认为:“对克隆人我们可以通过法律的约束、伦理的反省而自律和他律,但不能因此放弃克隆技术。”杨向中孜孜以求的理想是通过克隆人的胚胎,培养人体组织器官,用以治疗人类疾病,这项工作从2005年春天就开始着手。但出师未捷,他已重病在身。

用“加法”生活

一个掌握生命奥秘的科学家,今天却没能躲过癌症病魔的侵袭。杨向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也是个凡人,刚开始知道自己得了绝症的时候,天天失魂落魄的,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但对科学研究的执著迫使其重新振作起来。现在他仍然要定期做化疗,尽管身体极度虚弱,但意志并没有消沉。

工作着是快乐的。这就是杨向中的生活态度。他说过,有人把人生看作“减法”,过一天就少一天,但他过的是“加法”,多活一天就赚一天。特别是身患癌症之后,多一天生命就多一份机会,就能多前进一步,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虽然他明知自己很可能等不到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自己治病的那一天了,但他却更加义无反顾,笑称自己工作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赚时间”。他说,他在和死神抢时间,“我希望在癌症打倒我之前实现这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完善,动物和人身体上有遗传特性的无数微小细胞将可以“克隆”成为用于修补、治疗自身的某个患病器官,有朝一日许多疑难病症可能因此有望治愈。有人赋诗称赞道:“天地为炉兮,阴阳为工!执牛耳而‘克隆’者,华人杨向中!”

帮中国培育高品质奶牛

1959年7月,他出生在河北省邯郸农村,在5个兄妹中排行老二。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营养不良,3岁还不会走路,到了9岁才能上学。1975年高中毕业后便回乡务农,养过猪,当过公社秘书、劳模,还自学过兽医知识,成为“赤脚兽医”。杨向中在谈到往事时说过,这段经历为他今后走入科学殿堂作了铺垫。他天生酷爱动物培育技术研究,“赤脚兽医”的经历进一步增加了他对这门学科的热爱,没有这些经历就没有他今天进行克隆的成就。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他考取了北京农业大学。大学毕业后,又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教育部出国研究生,1983年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动物科学系录取,学习生理学。1996年到康州大学动物系工作,负责该校转基因动物实验室。

杨向中虽然已经加入美国国籍,但一直心系中国。为了帮助中国推广科技养牛,他努力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反哺祖国。他提出了通过“克隆”美国的高品质奶牛,借中国农村的黄牛之腹孕育出同样的美国奶牛的“冷冻罐计划”,即用一个冷冻罐将数以十万计的“克隆卵子”携带到中国,用中国黄牛借腹培育美国奶牛,便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农民们马上就可以成倍地增加收益。杨向中拖着病体,向中国政府游说他的计划。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克隆牛计划已经在新疆、山东、内蒙古等地开始进行“借腹怀胎”实验。

1992年,由杨向中教授发起的“中国—康奈尔科研基金项目”宣告成立,这就是今天在海外学者中颇负盛名的“中国桥基金会”的前身。作为总裁的杨向中已先后为基金会筹集了200万美元。目前,杨向中担任旅美专家教授联合会主席、中国农业科技顾问等职务。杨向中说:“海外学人是一个很大的人才储备库,他说,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是情系故土的,我们要想方设法吸引这些人为国服务。”他还准备联系海外有造诣的专家,成立一个海外专家委员会,长期为国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