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李芳昱:我不建议民科挑战相对论

2007-5-28 16:07:08
来源:北京科技报/马佳




新闻回顾

近日,一位富豪的“豪言壮语”引发学界的关注,自称提出“宇宙相对论”可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据重庆商报报道,这位四川省丰都县经营水泥的老板冯劲松,22年来投资近100万元搞研究,提出了他的“宇宙相对论”。

冯劲松9岁那年发现割回家的猪草,因堆放太久导致发热。为弄清原因,他当时去问父母和老师,但未果,从此开始对科学产生兴趣。1985年,他思考后预言,物体的重量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他把这命名为“广义宇宙相对论”。在他的实验中,把一块在15摄氏度的室温下的普通铁块(或其他金属、陶瓷等),放到能精确到万分之一克的电子天平上称重为93.2593克,然后把它放到电炉上加热到300摄氏度时,其重量称得是93.2387克,当把它放在冰箱里冷却到零下18摄氏度时,发现其重量为93.3059克。它表明,铁块加热后比室温状态下减轻了0.0206克,冷冻后比室温状态下增加了0.0466克。

冯认为,称重变轻是因为温度增高后,万有引力减小。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谈到物体相对运动速度引起质量变化。

重庆商报报道称,重庆大学物理学博士生导师李芳昱教授称,该理论和实验如果被进一步证实,可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和天体研究。而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教授范良藻也对他的实验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然而,消息刚一暴出,重庆大学物理学博士生导师李芳昱教授就发表了一篇严正声明,表示并未说过“有价值”“广泛运用”等这样的话。

冯劲松的理论同样遭到众多网友的质疑,有网友认为他所做的实验未将很多影响的关键因素考虑在内,结果值得怀疑。

记者拨通了重庆大学物理学博士生导师李芳昱教授的电话,李芳昱证实了他通过网络发表的严正声明。

李芳昱在电话中说:“冯先生的实验我从未亲眼见过,也没有看过他的论文著作,怎么可能进行评价呢?对于民间科学家的这种探索精神我们是非常鼓励的,但对于他的实验我并未亲眼见到,而且我也不是搞实验的,不会对他的实验做出评价。报纸的报道是失实”。李芳昱告诉记者,冯劲松和一位记者确实找过他说要探讨一些学术问题,他们介绍了其实验中发现质量变化的“异常效应”。他当时就觉得有许多疑点,因此对冯劲松的科学探索精神进行了鼓励并建议他到有更加精确的实验条件的实验室去做重复的实验,再得结论。

针对所说的疑点,李芳昱进一步解释说:“引力物理学实验要求的精确度是非常高的,冯先生所使用的万分之一克精确度的电子秤在这种实验上远远不够,如果说在小数点四位后就有这样的变化是很明显的,那么科学家早就应该发现了。这很有可能是一些误差造成的。所以我曾建议过冯先生可以到国家计量所去重复他的实验,检验结果的可信度。从我个人来讲,我认为他的实验条件不足以得出可信的结果。”

而对于网友提出的冯劲松实验中的影响因素,李芳昱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我不是搞实验的,但我知道很多实验的条件要求很高,像引力实验,即使在真空条件下做也不是很好,何况是普通的空气中。此外,实验室温度如果高的话,就会产生噪音,这对实验的精确也会产生干扰,还有气流振荡的影响。一些做原子等微力的力学实验中都是需要在隔振的条件下进行。”

李芳昱也再三表示,对于民间科学家的探索是非常鼓励的,但是他们应该做一些课题相对小的,实验条件允许的探索。像相对论这样的课题太大,属于国家的基础研究,即使在一些高等的科研院校也很难找到条件符合的实验室。

链接 重庆大学物理系李芳昱教授的严正申明(部分)

记得是今年5月10号左右,重庆某报记者打电话给我,说重庆的冯劲松先生在实验中发现了质量变化效应,想来请教。5月14日,该记者又来电话,口气似乎比较急迫,希望无论如何能见上一面,想请教一些问题。考虑到礼貌,我在5月14日下午接待了这位记者和冯劲松先生。他们介绍了其实验中发现质量变化的“异常效应”。当时我就觉得有许多疑点,为此我陈述的观点十分明确:

1.冯劲松先生作为一位民间科技工作者,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从事实验探索和研究,这种精神的确可嘉,令人钦佩。但这种探索必须要以严肃、严谨的科学态度。

2.如果冯先生的实验中确实发现了质量变化的“异常效应”,这应该在更高的精度和更完善的实验条件下,看看能否重复出来,否则只可能是由实验误差或其它干扰引起的某种表观现象,并非实质性的。……为此,我建议(不是我要推荐)他们能否考虑到中国计量研究所做重复实验。

3.我根本没有说过冯先生的理论有“相当的价值”和“广泛的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