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数达到4.5万名,直接服务近4万个村的900多万农民
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市、区)的1000多个县(市、区、旗)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科技特派员数量达到4.5万名,直接服务近4万个村的900多万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记者今天从科技部、人事部、农业部共同在此间组织的“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2006年,通过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共引进农林动植物新品种1.67万个,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1.41万项,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1万项,实现利润48.4亿元。
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总结交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经验,推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科技主管部门和部分省(市)人事、农业部门代表,来自基层的部分科技特派员代表,以及科技特派员专家等约150多人代表参加了会议。科技部万钢部长、山东省王军民副省长、人事部王晓初副部长、农业部危朝安副部长等出席了开幕式并做了重要讲话。科技部刘燕华副部长主持会议并做了总结讲话。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源于福建南平、近年来发展到全国的一种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这种新型的服务模式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有效地满足了农民的实际需求,受到了地方政府的广泛支持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5年来,特别是自去年南平会议以来,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科技特派员工作整体迅速推进,初步形成了深入发展的良好格局。二是转化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是培训了农民和农村技术员,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质。2006年,全国科技特派员组织培训农民890多万人次。四是推进了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一批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了2万多个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明显的农业产业化项目。2006年,围绕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共形成了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00余家,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470多万名。五是探索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科技服务的新机制,形成了若干适合新时期农业发展特点的新型科技服务模式。2006年,科技特派员通过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等形式,与所在地区农民、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全国创建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等有偿服务组织共14500多个,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科技特派员个人收入也大幅度提高,有效调动了科技特派员服务农业生产一线的积极性。
万部长在大会上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准确把握当前农村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面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科技特派员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不断完善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二是把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工作的重要抓手,推进科技重心下移;三是营造良好政策环境,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四是拓宽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关注民生改善,充分发挥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