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由全国人大环资委、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科院联合主办的2007年北京生态修复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门头沟区举行。同时还举行了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揭幕仪式,北京市门头沟区被科技部命名为全国首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
会上,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的合作协议。其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与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北京山区发展综合试验示范区》的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建设生态修复科技产业示范区》的合作协议。
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介绍,北京市科委于2005年立项支持门头沟区开展生态修复科技示范工程。目前,相关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逐步推动门头沟区生态修复工作成为聚集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平台。
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表示,中科院从事生态研究的科研机构有20多个,中科院将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生态建设工作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北京市门头沟区区委书记伊欣欣介绍,门头沟区针对北方地区实施的生态修复科技示范工程修复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目前,门头沟区全区96.8%的煤炭企业和72.4%的非煤矿山实现了关闭,39个沙石厂和28个石灰厂已经全部关闭,同时全面实施了“生态立区”战略。
据了解,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分别参与合作建设的首都山区综合发展试验示范区与生态修复科技产业示范区,是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的重要支撑部分。
据悉,目前,北京山区综合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已初步选定门头沟区王平镇和北岭地区,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利用废弃地和修复后的土地建立科研、实验等机构,并将集中展示采石、采煤、石灰矿等多种生态修复技术,形成一套适用于我国北方尤其是山区的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