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31 11:01:36
科技日报
延 伸 阅 读 |
日本自治医科大学教授矢田俊彦率领的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人体进食后部分物质如何使大脑产生吃饱的感觉。进一步的研究有望让研究人员开发出新疗法治疗暴食和肥胖等病症。
此前的研究已发现,人体进食时,在作为食欲中枢的丘脑下部室旁核中,一种称为“nesfatin-1”的蛋白质会增加,让人产生吃饱感。但具体机制如何运作一直是个谜。
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进行实验来探究这一机制,他们从小鼠的室旁核中取出脑神经细胞,标定了一些含有“nesfatin-1”蛋白质的细胞,并发现这种细胞能与高浓度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发生反应并被激活。由于人们进食米饭和面包等碳水化合物后,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浓度会增加,因此上述的反应可能是大脑产生吃饱感的部分原因。
京ICP证:01007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学术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简称:万方智搜]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255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