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11 09:06:46
科技日报
延 伸 阅 读 |
“过去我们认为水是可再生的,可以反复利用。然而,如果考虑到经济性,水资源并不是无限再生的,水资源最大的可取水量是6.69倍,这是一个极限。”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著名环境学家陈吉宁指出,对水资源的有限性和经济性认识不足,是当前水问题治理的几大误区之一。
陈吉宁是在6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环境产业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研讨会暨清华大学—北控水务集团环境产业联合研究院成立仪式”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认为:“很多城市说污水利用达到100%,这在经济上是不可行和不值得的,目前在1.3%到1.7%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
目前城市排水体制总体上要求各个城市做分流制也是误区之一。陈吉宁指出,分流制有利有弊,要求每个城市至少建两套系统,这样的投资是巨大的。而他们通过对全国20多个地区进行大规模计算,分析了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系统后得出,基本上降水量是对排污体制最有影响的因素,如果降水量500毫米以下,用合流制更有优势,而对于2200毫米的大雨量地区,分流制的系统才有优势,介于两者之间的,各自的优势并不是那么大。
“这些都完全颠覆了我们的传统思维。”为此,陈吉宁提出新的可持续城市水系统。“新系统是在传统系统上的重构,通过采用全过程的综合调控、外部干扰最小化、经济技术行为的节水、协同利用原则以及最优化等全新的原则和方法,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如何解决当前问题的理想状态,甚至还可以建立一整套评估体系来进行评估。”
在涉及到具体的污染控制成本方面,陈吉宁认为,国内在污水治理上,很多都没有成本概念和成本效率,所以一个地区有时花很多的钱,这包括解决污泥问题、提高城市管网速度以及今后的升级改造等各个方面。“在系统结构和布局的问题上,传统体系基本上是一个城市水厂集中,但如果按照新的系统,这个传统体系有很大问题,即使考虑污水回收利用,传统的系统仍然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我们不要追求技术多元化,而是要技术单一标准化,把更多的标准放在运行方面,这样才能带来巨大的效益。”
“重建设、轻运行也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如果水达到70%复合率的话,可以每年新增污水量25亿吨,相当于新建每天84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这有非常大的潜力。我国水环境治理应从投资和建设的行业,逐步过渡到运行服务行业,这将是我国水环境的一个拐点,一个标志性的工作。”陈吉宁说。
京ICP证:01007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学术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简称:万方智搜]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255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