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国际金融工具 规避市场风险
第三届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国际论坛于6月11日至12日在京举行。普林斯顿大学冠名金融计量经济学教授、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范剑青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的市场经济历史不长,金融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人才极为缺乏。金融体系及其相关研究不如发达国家成熟。因此,本次论坛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在金融的量化研究方面为中国学术界和金融业界提供帮助,引入更多的金融工具,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国内外100多位知名金融计量经济学学者、金融业界专家和高校师生参加了论坛。
据介绍,金融市场充满风险,金融学家需要借助于工程学的方法对金融变量进行数学描述,对各种金融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市场风险进行计算和控制,从而对金融系统进行优化处理,由此形成的学科体系就是金融工程学。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敏是本次会议的共同主席之一。他说,金融工程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西方形成的一门新兴实用科学,它的最终目的是使投资者能获取较大收益,筹资者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本。因此,它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规避金融机构或企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二是从金融市场的波动中获得收益。金融工程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创造性地提出金融问题的解决办法。
范剑青说:“技术创新和贸易全球化已将我们带入金融市场的新时代。为满足客户控制和管理风险的要求,许多复杂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因应而生。解决这些复杂金融问题的核心是统计学和其他量化工具。金融工程和风险管理是一门整合了金融学和数学的交叉科学。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培育和促进金融业界与学术界、统计学家与金融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专家认为,人才缺乏可能是制约金融工程在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国内统计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定程度青黄不接的现象。与会专家表示,这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加大对统计学科的支持力度。据悉,如今,20世纪80年代出国留学的统计学毕业生们已在海外形成强势力量,如华人统计学家是美国现今最强的统计力量之一,美国主要大学统计学领域的重要岗位基本上都有华人学者。
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年度国际论坛由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创办。据范剑青介绍,中心启动了“统计科学前沿”和“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两个国际论坛。第四届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论坛计划明年在上海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