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19日,“中国海城镁资源及利用研讨会”在沈阳召开,国内数十位镁资源、镁合金及产业化方面的专家参加了会议,为香港威海国际集团在辽宁海城投资开发镁产业提出方向性和战略性的意见。
欧洲顶尖的镁合金研究者、德国轻金属研究所镁合金研究室主任Karl Kainer博士、原比利时NESA公司总工程师Helmut Priemer是参加此次会议的外方专家,国内专家则来自中科院所、国内相关研究机构以及东北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包括两位院士分别是中科院胡壮麒院士和工程院柯伟院士。
镁金属是二十一世纪的绿色金属,它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减振性好、电磁屏蔽性能优异等突出特点。镁有望成为继铝之后又一种被广泛开发利用的金属。而镁合金极佳的性能,已经使其成为国际上不争的最具有开发和应用前途的金属材料。镁合金已经开始被用于航空、航天、IT、汽车及军事领域,其中,汽车和3C产品是镁合金可预见的最大用途。
中国是世界上镁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菱镁矿石总储量约占世界28%以上,而中国60%的储量分布在海城及周边地区,目前已探明的储量约30亿吨。此次会议的主要焦点集中在是否要在海城进行镁产业结构调整,在初级产品及少量高端耐火材料的基础上开发镁合金产业,以及应该采用怎样的实际工艺(皮江法还是其他方法)进行原镁和镁合金的生产。多数与会专家认为,应该出现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导向的新的产业格局和新的工艺,利用资源、技术研究优势,综合发展地区性的镁产业,充分而合理地利用镁资源,而镁合金产业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