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领军学者全球加盟 澳门大学冲刺世界一流大学

2010-11-5 08:41:44
科技日报




“亲其师,信其道”,师资队伍的素质决定了高等院校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澳门大学(以下简称澳大)近年全力优化教员质素,通过全球招聘,创新的管理模式,和提升研究水平的一列系革新举措取得了成效。

  科研带头人百舸争流,科研成果百花齐放

  澳大近年加大从全球招聘高端教员,特别是讲座教授的力度。讲座教授是教授职位中最高级别,要求必须为具国际权威的杰出学者和学术科研的杰出人物。澳大目前已从全球招聘了五位讲座教授,包括首位以研究计算机及信息科学蜚声国际的专家赵伟校长,最近由他担任首席科学家牵头研究的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物联网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部“九七三计划”科研项目立项。另外他也刚被委任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的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可见其学术和科研地位深受重视。

  计算机智能系统研究专家、科技学院院长陈俊龙教授也是通过全球招聘的讲座教授,他刚一上任就因其在电机工程学的卓越学术表现和贡献,获选美国科学促进学会会士。不久前,又获选为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学会候任主席。陈教授曾任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分校工程学院副院长、美国空军莱特实验室材料部门访问研究学者、美国太空总署格兰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等,并于二○○八年获得世界IEEE系统人机及智能自动学会授予“杰出贡献奖”。

  澳大副校长马许愿教授在微电子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享誉中外。今年7月,他以全票当选为葡萄牙科学院通讯院士——科学类第七组“工程科学及其他应用科学”,该荣衔相当于中国科学院院士级别。科学类第七组院士葡萄牙全国只有11人,马教授是亚洲地区惟一一个葡萄牙国内会员。马教授担任澳大副校长(研究)至今已有十三年。期间,他组建了微电子实验室,取得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并获得国际认同。

  微电子研究团队的另一中坚力量——由澳门本地培养的余成斌副教授,也刚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这是澳门首位获得该奖的学者。该奖授予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并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创建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和著名品牌,创造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杰出贡献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名师的带领下,澳大科技学院博士生魏和功最新一项有关微电子的研究论文入选世界级研讨会——ISSCC国际固态电路研讨会。ISSCC有微电子奥林匹克之称,是全球先进固态电路领域研发趋势的重要指标与技术发表的最高殿堂。

  作为澳大的优势学科,微电子领域拥有的卓越绩效的科研团队和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其他领域的研究,澳大同样拥有不俗的实力。

  电机及电子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韩英铎教授便是其中一位杰出的教授。韩院士在解决国家远距离输电和多地区互联系统的安全稳定分析、控制与优化规划等问题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中韩院士及其团队与国内电力部门合作,先后成功研制了容量为20兆伏安﹑50兆伏安新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等世界上仅为少数跨国公司掌握的高电压﹑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使我国这类装置不再依赖进口。

  澳大科技学院结构力学专家姚伟彬教授是澳门首位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士的学者。姚教授历任澳大科技学院副院长、院长及澳大校长。2008年获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劳绩奖章。澳大新学年推行的住宿式书院计划中,姚教授还将在率先设立的东亚书院担任院长。

  澳门大学科技学院王志石教授以环境评估专家的身分,为世界银行资助在中国进行的项目,以及中国环境保护局推行的计划提供服务。澳门特区政府“二OO九年度勋章奖章及奖状颁授典礼”上,因其在澳门高等教育和环保事业上做出突出的贡献,荣获专业功绩勋章。王教授曾任中国北京清华大学教授。现时兼任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委员会委员。

  中医药微电子研究处领先水平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院长王一涛教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际中医药学会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兼任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他曾参与了中国第一个中药学国家重点学科、第一个中药学博士后流动站、第一个中药学国家培养基地的创建,以及参与了中国第一个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中药)合作中心建设。王教授的研究领域为中药质量系统评价、系统药理学和医药管理。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课题和国家科技攻关等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聘任为中国首个973中医药项目的两位首席科学家之一。

  优秀师资团队的力量,进一步推动了澳大创新科研领域加速前进,争创一流的信心。在微电子方面,澳大将与复旦大学筹建模擬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药方面,澳大将与北京大学等共建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微电子实验室目标是成为硅芯片研究中心;中华医药研究院目标是建立开放式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服务澳门医药卫生事业,配合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促进中华医药的国际拓展。

  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意味着能获得国家科研经费的强力支持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截至2007年底,全国仅有25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药学科的实验室更是没有先例。由澳大副校长马许愿教授、中华医药研究院院长王一涛教授分别领军的微电子和中医药国家实验室势将把该两大领域的研究水平推向另一高峰,做出更为卓越的贡献。

  秉持“两翼齐飞”,坚持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协调发展

  作为一所现代化的综合性大学,澳大始终秉持“两翼齐飞”的办学思路,坚持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协调发展。以兼容并蓄的精神,为全球人文科学的尖端学者提供宽松自如的学术沃土,潜移默化地提升澳大的人文气质。

  澳大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院长、政治学教授郝雨凡,曾任哈佛大学国际问题中心麦克阿瑟研究员,美国科盖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等职。他组织澳门学术精英共同完成澳门首册皮书项目《澳门蓝皮书-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2008-2009)》的编辑工作,卓越的履行了一所高校应承担的教研和社会责任。不久前,针对中国目前的外交形势,他更提出“用大战略打破中国外交被动”的独到见解,引发各界极大关注。

  人文学院英文系主任Martin Montgomery讲座教授,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学、媒体研究及文化研究的权威学者。他撰写的关于语言与社会的著作“语言及社会导论”,已经成为社会语言学的核心教科书,其最新著作《论述广播新闻》获得2008年英国应用语言学学会颁发的年度书籍大奖。

  被誉为“新一代治小说史、文学史的第一人”及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史家之一的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杨义讲座教授,是研究中国文学的专家。他在海内外出版著作30余种,总著作量在六百万字以上。他从现代文学到古典文学,从叙事学到诗学,在每一个领域都成绩斐然。曾讲学于英国、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及国内各主要大学。

  历史系汤开建教授,致力于澳门史、中国基督教史、中西文化交流史、西夏史及中国边疆民族史研究,曾先后获得广东、甘肃、澳门地区以及国家级社科类学术大奖12项。因其在法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贡献,2009年获颁“法国教育骑士勋章”。

  商科领域:以卓越商学育商业专才

  国际知名的公司管治专家何顺文教授在2008年加入澳大,出任副校长一职。何教授在公司管治与家族企业的研究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及获颁多个奖项。在2008年,何教授获国际机构美国亚斯平学院颁发学界先锋奖,此奖被《金融时报》视为商学院界的奥斯卡奖。另外,他在2008年亦获环球商业道德与反贪污机构Ethisphere评选为一百名在商业伦理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加入澳大之后,何教授多篇合著文章被发表在4份顶尖会计及财务学术刊物上,在此领域裡,至今很少有学者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在期刊发表方面取得这样的佳绩。

  2010年1月1日履新的澳大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杰出财务学专家苏育洲讲座教授,拥有超过二十一年的学术及行政管理的丰富经验。他对于“非常态分配”、“商业周期”等课题有深入的研究,现在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如人民币的升值能力等,他早在十多年前就发表有关这方面具影响力的论文。在他带领下,现时工商管理学院正申请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的认证。AACSB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商学院和会计项目非政府认证机构,成功得到其背书,就等于让澳大的工商管理学院得到国际水平的认可。

  全球吸纳学者,坚持科研创新,推动科技经济人文共同发展

  澳大师生近年在国际上获得的众多奖项和荣誉,足显澳大多年来国际化和致力发展创新科研项目的策略取得的重大成果,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和赞誉。澳大校长赵伟教授介绍说,基于创新的管理模式和长远的发展目标,澳大将继续强化国际师资队伍,全球招聘权威的学者,同时加大科研的经费拨款,为各科研领域提供更多资源,以巩固学术和科研力量。横琴新校区在2012年底竣工,澳大将提供更优良的学习环境及开放式科研环境,进一步提升教研水平。配合长远的教、学、研的发展目标,澳大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同时,将推动澳门、泛珠三角地区在各个领域的紧密合作,培养优秀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领袖人才,全方位促进科技、经济、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