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些话我听不懂,但是能够亲眼目睹到大师风采,我觉得十分荣幸。”9月11日14点30分,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逸夫报告厅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蹲满了学生,他们热捧的“明星”是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罗·卢比亚教授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约翰·格雷斯教授。
学生蹲在过道听讲
刚刚在上午的论坛上做完演讲的卡罗·卢比亚教授马不停蹄地赶到北京工业大学,他演讲的题目叫做《能源生产的新方法》,而约翰·格雷斯演讲的题目是《通过热过程利用生物质能时需面对的几项挑战》。“想来听大师作报告的学生太多了,但是报告厅仅有200个座位”,北京工业大学的负责老师告诉记者,“最后来参加的是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的200多名学生,主要是大四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因为他们经过几年的学习对大师所要演讲的话题比较了解。”
记者在现场看到,因为来的学生过多,校方在主席台的两边各加了20个座位,实在没有座位的学生干脆蹲在过道听讲。
博士生两次提问
大师们演讲完之后留给学生们10分钟时间提问,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博士杨涛两次提问,引起了卡罗·卢比亚教授的关注。“卡罗·卢比亚教授在报告中讲到,地球上的沙漠可以放到电池板收集热能,我认为沙漠上经常会刮风,电池板的固定存在问题,大师给我的回答是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杨涛说,“这让我感觉到科研工作者在开发新能源的过程中任重而道远。”
大师之间的PK赛
约翰·格雷斯教授演讲过后的提问时间,卡罗·卢比亚教授在台下咄咄逼人地发问,大师之间的碰撞成为下午的亮点。约翰·格雷斯教授认为可以将秸秆、玉米秆、树皮等物质转化成为醇类,将这些醇类作汽车的燃料,可以解决美国的一部分汽车燃油问题。然而卡罗·卢比亚教授则认为美国人的燃油消耗太大,醇类燃料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关键需要美国人改变生活方式,少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