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健
新华社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移民开发区今年将再移民2.8万人,届时红寺堡开发区总移民人数将达到20万人,开发水浇地40万亩。
红寺堡开发区已经累计安置宁夏南部山区7县贫困群众17.2万人,形成了2镇2乡42个行政村的规模。城区建成面积达到6.4平方公里,红寺堡开发区成为荒漠中崛起的一座新型移民城。
红寺堡开发区大河乡五村的丁生贵,1999年从宁夏南部山区的同心县石炭沟乡移民过来。丁生贵的家乡同心县属于西海固地区,当地十年九旱,山高谷深,缺少耕地,生存条件十分恶劣。丁生贵说:“搬下来就再也不愁吃穿了。”丁生贵现在全家有10亩水浇地,亩产粮食都在1500斤以上。
红寺堡开发区林业局局长李成新说,农民下迁有利于缓解保护区的生态压力,也带动了移民开发区的生态建设。通过政府免费提供树苗、农民投工种植的方式,从1998年开始,开发区累计植树造林102.6万亩,这片曾经的荒原如今植被覆盖率达到39%。
“移民工作今年将结束。作为中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开发区之一,红寺堡开发区将进入转型期。下一步开发区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如何让移民走生态致富的路子。”红寺堡开发区工委会委员马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