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DNA之父”沃森获得世界首份个人基因组图谱

2007-6-4 08:53:29
来源:科学网




成本降低个人有望获“生命天书”,基因解密帮助预防多种顽疾

[科学网 综合报道] 57年前,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的双螺旋模型,并因这项重大突破而获得诺贝尔奖。5月31日,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贝勒大学举行的庆祝仪式上,79岁的沃森成为自己研究的受益者——他获得了美国康涅狄格州的“454生命科技公司”赠予他的一对储存着自己全部基因序列的DVD光盘,从而也成为世界第一份完全破译的“个人版”基因组图谱的拥有者。这份奖品也被很多媒体称为个人“生命天书”。

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用了10年时间才完成草图绘制,而且成本高达数十亿美元。然而,这次沃森的图谱绘制采用了新的测序技术,不但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而且只花费了不到200万美元。为沃森进行基因组排序的美国“454生命科学公司”总公司总裁表示,“随着价格的下降,我们可以为特定的人做基因组排序了”。

沃森的个人基因组图谱将被收入美国国家健康协会的数据库,并向全世界公开。研究者可以从中找到被认为与基因有关的疾病、智力、冒险精神、信仰和性格等问题的密码。

沃森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的人进行基因测序。他认为,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提早预防癌症、心脏病、阿尔茨海默氏症等多种顽疾,甚至还能让人更富有同情心。“我们会了解有些人的天生局限,我们会放弃按自己的意愿培养孩子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会去帮助他们,而不是对他们发火。”

不过,个人DNA图谱时代的来临也同样面临着许多伦理问题。人们对待那些DNA存在异常的人群时能否不带有色眼镜?同性恋已被证明与基因有关,但对同性恋者的排斥仍普遍存在。

更令人困扰的是,当人们意识到基因不仅决定了自己的健康,还影响着智力、天分、性格、甚至人品,“基因命运论”是否会大行其道?美国人类基因研究所的奥斯特兰德博士表示:“我们的基因图谱会不会让我们作茧自缚?我们就任其发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