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细胞》:江安世小组发布“脑内的嗅觉神经网络地图”

2007-5-29 10:09:32
来源:中新网




台湾“清华大学”脑科学研究中心教授江安世研究团队所发展出的“脑内的嗅觉神经网络地图”,对于明了人脑的功能及脑疾病治疗方法有极大帮助,已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细胞》(Cell)杂志。

据“中央社”报道,“国科会”4月3日召开了“脑科学新发现—脑内的嗅觉神经网络地图”记者会,江安世指出,基因解码及脑的认知与行为是上世纪末已显现的两个科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但是明确基因如何在复杂的脑神经网络中表达及运作,促使神经细胞发展出控制各种行为的功能,却仍是个困难的挑战。

“国科会”指出,“清华”江安世团队利用已获数项专利的高解析生物影像技术,以及果蝇可随意观察及操控基因的表达优点,发现果蝇脑内嗅觉信号自第二阶层传到到第三层时,神经元与神经元间的连结也具有特定,但不同于第一阶层型式的配对。

江安世表示,研究发现,嗅觉在触角叶的编码会更进一步转译在蕈状体中再被解码;而蕈状体已知是嗅觉的关连性学习与记忆中不可缺少的脑内运算中心;经由蕈状体的计算整合各种神经讯号后,再循不同路径向脑内更高阶层中心输送。

他并说,目前“清大”发现的是第三层,而层数的意义在科学家的解读是作为层层把关,因为第一层对于讯号的接收没有选择性,更多层的筛选可将背景噪声清除,让真正讯号加强,再传入脑内运算、做出决定。他预测10年内果蝇的全脑基因表现及神经网络数据库可能建置完成。

江安世进一步指出,基本上不同动物的单一神经细胞修复皆类似,这也是何以科学家选择使用果蝇建置相关资料。“全脑基因表现及神经网络数据库”计划是结合“基因体计划”及“脑神经网络研究”的历史性大计划,将有助于明了人脑的功能及脑疾病治疗方法的研究,相信科学家将运用于实行最简单、快速方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