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瑞士科学家应用大剂量的病毒分子重组型甲肝疫苗(Epaxal),通过对14例成年HIV阳性感染患者和64例健康人群进行初免疫以及12个月后再次激发的免疫学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考察了在人体基础水平和用药后第1、6、12和13个月的血清转换率(≥20 mIU/mL)、抗甲肝病毒抗体平均血清浓度、局部和全身的药物副作用等。HIV感染者在第1个月和第13个月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63.6%、91.7%,而正常对照组为93.8%和100%。加强剂量的注射导致HIV感染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从25.5mIU/mL增加到659.2 mIU/mL,对照组平均血药浓度则从104mIU/mL增加到2986 mIU/mL。
同Shire等人进行的多中心试验比较,Epaxal的血清转换率相对较高,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与健康年轻对照组相比,免疫低下者(如HIV阳性感染患者)及老年人获得免疫能力较慢。大体来讲,病毒分子重组型疫苗同铝吸收型疫苗具有相似的血清转换率,但是局部不良反应较少。因为病毒分子重组型疫苗不含有铝盐,所以不会在注射部位引起炎症反应。Epaxal在HIV阳性感染者体内与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相比,前者具有更好的局部耐受性,但这一结论还需有更多例数的HIV阳性感染者进行实验才足以进一步证实。
总之,Epaxal对于HIV阳性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至少有像铝吸收疫苗那样的免疫效果。因此,可以考虑将Epaxal作为一种HIV阳性感染患者的有免疫效果并且应用安全的甲型肝炎疫苗。
原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264410X
(崔红根/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