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07年,从绕月工程到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我国科技领域有了众多骄人的创新与发现,而与此同时,人们从生活的细微处更多地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温暖。
动车组带来从容生活
“我已到站,一刻钟后到家,可以准备下饺子了。”22日17时24分,北京至济南的D37次列车刚到济南站,马福刚给妻子发了一条短信。
当马福刚步入家门时,热气腾腾的饺子刚好上桌。虽然窗外依然大雾弥漫,红色预警仍没解除,但由于他及时回来与家人团聚,让这个冬至的夜晚格外温暖。
老马是济南一家印刷公司的资深业务员,由于公司承揽的是票据印刷业务,经常需要他亲自把一些票样送到北京付印。“有了动车组,我的工作和生活从容多了。”老马说,“动车组没开通的时候,到北京送票样很难当天往返,更没有赶回家吃晚饭这样的好事儿。”
老马说,那时候他到北京出差不管是坐火车还是乘飞机,都很难当天往返。要想当天往返,就只能开车走高速公路,“开车毕竟有危险,一般我不到家,家人的心就一直揪着。”
“动车组让我感觉最实际的好处就是,早晚两餐都可以在家里吃,中午还有充足的时间跟北京的客户和同事们小酌,既不影响工作又增进了感情。”老马说。
晚饭进行中,电视里播出了这样一条消息:我国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当天在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竣工下线。它的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由此我国继日、法、德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个能够自主研制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国家。
相对于目前投入运行的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动力更加充沛,新车设有半主动悬挂系统、应急通风系统等装置,这些都将进一步提升动车组在高速状态下运行的平稳性、舒适性,并为旅客提供更加舒适的旅行生活。
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在经过一系列试验后,将于2008年8月1日在京津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随后将在京沪高铁、济青客运专线等线路上投入使用。
“要是使用新的动车组,从济南到北京可能连两个半小时都用不了。来,干一杯,为动车组跑得更快。”说着,老马惬意地呷了一口酒。
温暖源自细节
每周六一早,家住北京古城路的小王都会用轮椅推着母亲刘莲云乘地铁去通州区的一家中医诊所做理疗。进出地铁站和上下车成了这娘儿俩最头疼的事儿。
每次进站小王都要先把母亲抱到随身带着的小马扎上坐稳,把轮椅抬进站,再把刘大妈背下去。因为地铁列车上车踏板离站台有一个不到10厘米的缺口,小王担心母亲受不了轮椅颠簸,上下车的时候,也要先送车再抱人。每次进出站小王都是一身汗,心疼得刘大妈一个劲儿地说:“算了,咱甭去了,忒麻烦。”
11月10日,又是一个周六,小王还是像往常那样把母亲抱进站台,正要往站台中间推,一位工作人员赶上来说:“您就在这儿等着吧,今天新地铁列车试运行,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车厢安装了轮椅渡板,您直接把大妈推上去就成。”
列车停稳后,工作人员按下了车门左侧的一个按钮,果然弹出了一个踏板,搭在了站台上,小王顺利地把刘大妈推上了车,再按下按钮,踏板弹回了原位。
“这下可方便了,以后上下车我儿子可以省劲儿了。”刘大妈高兴得合不拢嘴。
一进车厢,小王赶紧拿出头巾要给刘大妈裹上,因为电扇的风太硬,刘大妈受不了。“甭包了,今儿电扇没开。”刘大妈说。
小王抬头一看,车厢顶上压根儿没有电扇,车内的硬塑料座也全换成了布料软座,车厢里还多出了8个液晶显示屏,实时播放着电视节目。
据北京地铁工作人员介绍,新车比现有的一号线地铁列车可以多承载200多人,车上安装了空调和应急通风系统,并通过提高车厢密封性等措施将噪音减少到60分贝左右。目前一号线新车全部采用整体空调系统,列车启动后,车内的温度会根据季节不同慢慢升高或降低,不会让人感觉到骤冷骤热。
到2008年6月,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将全部更新264辆列车,奥运会之前全部投入运营。车厢的液晶显示屏在奥运会期间可供乘客实时收看奥运比赛情况。
“要是进出站台也有这样的设计就更方便了。”刘大妈感慨地说。
“妈,您别急,看这势头用不了多久就会有的。到时候我带您看奥运会去。”小王显得很有信心。
小葛与牛奶的故事
对于山东寿光一中的葛梦甜来说,喝牛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倒不是因为家里经济困难喝不起,而是吸收不了,喝了之后会闹肚子。
2006年,小葛进入寿光一中的寄宿部,父母远在外地,担心正在长身体的孩子营养跟不上,每次来探望的时候都会带几箱牛奶,这种待遇让别的同学羡慕不已。可牛奶带来的肚子问题却让小葛很闹心。
2007年“五一”期间,父亲又给小葛带来两箱国内知名企业生产的牛奶。喝了一盒,小葛的肚子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两盒、三盒……一箱喝完,肚子一点问题没有。
原来小葛的肚子问题是由于对牛奶中乳糖的耐受能力差,至少有半数中国人面临这个问题。而爸爸这次给小葛带来的是那家企业专门针对多数中国人体质特征而研发的营养舒化奶,它的乳糖水解率超过90%,解决了饮奶腹胀、腹泻、肠鸣等不适问题。2007年,这种牛奶从全球16个国家90种参评产品中脱颖而出,以技术新颖、合理强化胶原蛋白和膳食纤维等特点荣获了国际“最佳创新液态奶产品高度推荐奖”。
实话实说,这个奖并不是国际知名的科技奖项,但它贵在“创新”二字,体现了我国企业围绕民众需求研发新型产品的创新路径。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企业的科技创新将迎来新的春天,作为企业管理经营者,要肩负起这种社会责任。”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说。
即将作别2007年的时候,我们还能讲述很多科技走近生活、科技改变生活的故事。科技以更加细腻的方式贴近了生活,让我们倍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