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使用所谓的β受体阻滞药物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然而,时至今日,科学家才真正弄清楚这些药物的分子靶标——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的结构。相关论文10月25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上。这项最新的研究之所以激动人心,是由于它让科学家首次“瞥”到一类重要人体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GPCRs)。
GPCRs控制着重要的机体功能,比如我们身体的一些感觉,此外,它们还与今天半数的药物发挥作用紧密相关。因此,这项研究不仅能够加速新型药物的研发,同时还能扩展我们对人类疾病与健康的认识。
支持该项研究的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Roadmap计划和美国国立常规医学研究所(NIGMS)领导的蛋白质结构计划(PSI)。由于β2肾上腺素受体是一种膜蛋白,它们是科学家最难以捉摸的分子,尤其是其三维空间的结构。科学家此前唯一的成果就是在2000年时研究出了奶牛的一种GPCR结构。因此,新的研究能够成功,技术手段的突破功不可没。
在对该蛋白的自然形态进行了大量尝试后,这个由斯克利普斯研究所Raymond Stevens和斯坦福大学Brian Kobilka领导的小组开始将目光转向蛋白工程学。为了解决该蛋白松软的问题,研究人员将其中的一部分替换为较硬的分子,这从根本上固定住了该蛋白结构,从而在研究时更加容易。此外,科学家还利用一些新的方法尽量减少需要详细研究其结构的蛋白数量。
NIGMS主任Jeremy M. Berg表示,“最新研究绝对是一项重要的进展,全世界许多实验室都在致力于揭示这些蛋白受体的奥秘,新的发现将使该领域达到一个新的层次。”(科学网 任霄鹏/编译)
(《科学》(Science),DOI: 10.1126/science.1150609,Daniel M. Rosenbaum, Raymond C. Stevens, Brian K. Kobil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