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4-14 09:13:20
科技日报
延 伸 阅 读 |
中兴通讯在英国遭爱立信起诉,其数款手机产品被指侵犯了爱立信技术专利,虽然这起诉讼不会对中兴通讯当期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日渐强大的中国电信设备商在欧美发达国家遭遇知识产权与专利纠葛,让人们更加理智面对国际竞争。
各说各的理
根据爱立信描述,中兴通讯侵犯了爱立信的WCDMA和GSM专利,将这两项专利应用于手机和网络基础设施。在过去几年里,爱立信一直试图与中兴通讯达成专利授权协议,迄今无果,不得不采取法律手段。这种说法遭到了中兴通讯的反对。
中兴通讯知识产权总监王海波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对爱立信突然发起诉讼感到“意外”,他说:“在大众的眼中四年的谈判时间有点长,但专利授权涉及到很多商务问题以及不同国家对专利认定的观点问题,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中兴通讯在专利谈判中抱有充分诚意,在专利交叉许可方面,爱立信提出的有些条件比较苛刻,对中兴通讯的挑战很大。”即便如此,3月28日,中兴通讯高层与爱立信高层就专利交叉授权进行了友好认定,双方都认为协议可以签署,只是个别“小分歧”,爱立信需要跟总部进一步确认沟通。就在中兴通讯开始积极准备协议文本的时候,3月30日,爱立信回函称,双方存在分歧不同意签署协议, 4月1日,爱立信在英国、德国、意大利提出起诉。
据王海波介绍,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细节是,爱立信起诉的产品是双方之前许可协议范围之内的产品,而不是双方存在分歧的产品。“从准备诉讼到发起诉讼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准备,爱立信在短短两三天就拿出了几十页的起诉书,”王海波说:“爱立信一方面在与中兴通讯会谈,另一方面却在发起诉讼。究竟是谁在拒绝签署协议?”
“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并坚持以公平、合理和非歧视的原则对其他公司进行专利授权,以促进市场公平、平等和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迄今我们与业界厂商已经达成了超过90份专利授权协议,目前全球绝大多数销售GSM或WCDMA标准产品的公司都经过了爱立信的授权。”除此之外,爱立信有关人员不愿对此事发表其他言论。
中兴通讯4月2日公开声明,除了“对爱立信刻意单方面中断前期双方正在进行的相关专利谈判行为深表遗憾”外,还表示将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发起针对爱立信在华专利的无效诉讼。
尊重知识产权
爱立信一直重视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在GSM和WCDMA专利方面拥有明显优势,拥有业界最强大的知识产权组合之一。
这是爱立信首次采取法律行动,通过专利侵权诉讼反击中国对手。
2006年爱立信曾在美、英、德、荷四国起诉三星电子侵犯了他们GSM、GPRS和EDGE等方面的专利,2010年双方在无线通信技术方面签署了一份专利交叉授权协议。
中兴通讯表示:“我们希望发挥自身专利价值,亦尊重其他厂商的合理专利诉求,并一直谋求以交叉授权、一揽子协议等方式解决业内的专利异议,并与绝大多数厂商、在绝大多数产品上达成了广泛共识,极少出现实质性纠纷。”
以下数字或可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兴通讯对知识产权和创新的尊重:公司成立26年来,坚持将收入的10%投入研发,研发人员超过3万人、位居行业前三位。截止到2010年底,拥有专利申请总量达3.3万件。其中, 2010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获得的PCT专利申请高达1863项,位居全球所有企业第二位、通信行业第一位。
中兴通讯GSM&UMTS产品线总经理张建国认为,诉讼发生的背景是,中国通信企业在逐步壮大的过程中,爱立信受到了一定压力,并给其行业地位带来挑战。中兴通讯于2007年研发了一款SDR产品,2008年上市,这款产品能兼容2G、3G和4G,全球出货量超过70万台。“这款产品从上市到现在,与爱立信跟中兴通讯谈判专利授权的时间同步。”他说。
中兴通讯2010年度财报显示,公司在欧美地区收入同比增长50%,占整体实际营收的比重提升至21%,首次成为中兴海外收入比重最大的区域。在移动通讯设备领域,爱立信目前居第一位,中兴排第五,而近年来中兴在欧洲市场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爱立信的强大对手。
爱立信每年花费20—30亿美元研发投入,除了发明创新投入,还有专利申请和维持成本。
王海波表示,“中兴通讯不回避对自己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通过友好谈判解决知识产权争端的大门始终敞开,也乐于与包括爱立信在内的同行,以达成交叉许可协议的方式获得共赢的局面。”
京ICP证:01007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学术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简称:万方智搜]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255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