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18 08:52:29
科技日报
延 伸 阅 读 |
作为全国科技活动周重点示范活动之一,2011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活动5月14日下午在北京大学启动。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北京大学原校长陈佳洱、北京大学教务长王恩哥院士等出席,并与公众一起参观了北京大学对外开放的部分实验室。
张来武在启动仪式上指出,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是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教育部、中科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批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敞开了实验室等科研设施的大门,广大公众和青少年走进实验室,与科技人员近距离接触和交流,对增强公众创新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培养科技后备人才,营造创新社会氛围,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张来武表示,面向社会开放科技资源、开展科普活动,也是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众多优秀的科技人才,拥有先进的科研装备和实验条件。让公众走进实验室,触摸实验仪器,聆听科学大师的讲解,科技人员在科研之余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交流,不仅能有效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也将扩大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社会影响,增进百姓对科研机构和大学的了解、信任和支持。
他指出,做好科研机构、大学向社会开放工作,离不开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的大力支持,离不开社会公众的热情参与。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保障措施,调动科技人员开展科学普及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开放工作的业务培训,提升讲解演示技巧等与公众的沟通能力;进一步创新开放方式、丰富开放内容,调动社会公众的参与积极性,更加有效地满足社会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科普需求。
据了解,此项活动开放的范围包括科研机构和大学中的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研究实验基地;各类仪器中心、自然科技资源库(馆)等科研基础设施;非涉密的科研仪器设施、实验和观测场所;科技类博物馆、天文台(馆、站)和植物园等。
启动仪式后,北京大学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选纪念陈列室、地质博物馆在内的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向社会公众开放。
京ICP证:01007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学术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简称:万方智搜]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255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