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南极考察活动中,活跃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20多年的南极考察中,有不少于50人次的女性参加。她们以实际行动证明,南极科考巾帼不让须眉。
8日晚,在“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贵宾厅,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为7名女队员准备了丰盛的晚宴,庆祝在南极过“三八”妇女节。这7名女队员分别来自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和新华社等单位,主要从事大洋调查、极地医学研究和新闻报道等工作。
35岁的扈传昱是一位海洋科学研究人员,今年第五次参加南极科学考察。“很小的时候,我就非常向往南极,所以才选择报考海洋专业。参加南极科考实现了我的理想,我们随‘雪龙’号一路远航,拿到了许多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扈传昱说。
自“雪龙”号从上海起航,扈传昱和大洋队的科考队员们一起,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采集表层海水样品,进行海洋观测,这项工作将一直持续到“雪龙”号返回上海。此外,她在考察期间还进行了定点的大洋科学调查。
另一位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女队员葛人峰说:“如果有机会,如果没有家庭的牵挂,我真想还来第三次、第四次。我喜欢南极,喜欢南极的纯洁与安静,这里远离城市的浮华与喧嚣,能让我们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葛人峰是第二次来南极,平时除了工作,最爱谈论的就是她17岁的儿子。“看到考察队里许多年轻人,我就想起了儿子。儿子今年上高一,尽管我不在身边,不能照顾他,但他很为我自豪。也许受了我南极情结的影响,儿子说,以后也要到南极来呢。”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女队员徐成丽,也是第二次到南极。作为一名课题组负责人,她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员在南极内陆冰盖“低氧复合高寒”环境下生理与心理的适应性。这项研究是第四次“国际极地年”国际合作计划之一。
“在南极医学研究领域,我从来没有觉得男性与女性之间有何差别,女性甚至做得更好。心里唯一感到愧疚的是,每次来南极都要离家这么长时间,对不起丈夫和孩子,”徐成丽常常这么说。
“我国南极考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女性积极参与。我们在风雪南极拼搏奋斗,也离不开家里的女性全力支持,为我们提供坚强后盾。在我们的心目中,她们都是最美的人!”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魏文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