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我国专家初步破解水稻“倒伏”技术瓶颈

2008-1-21 08:50:08
来源:新华网/丁文杰 戴劲松




水稻要增产,稻株就要长高,可一长高,又容易倒下,进而减产。记者19日从此间召开的“杂交水稻高产高效产业技术研究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获悉,这一被业内称为阻碍水稻增产的“倒伏”技术难题已被我国专家初步破解。

近年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为首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承担的攻关课题与中国农业大学、湖北移栽灵公司等单位合作,针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的新型抗倒增产剂进行了应用研究。

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程映国说,全国范围内水稻由于 “倒伏”产生的减产幅度年均可达10%以上,而且还影响水稻品质,收割难度随之也加大。

课题组负责人之一、中国农业大学张军博士解释说,新型抗倒增产剂主要是利用水稻体内赤霉素合成及作用的器官异性原理,有效地缩短并强化了稻株,大幅度促进穗粒发育,最终达到抗倒增产的双重目的。

目前,这一新型抗倒增产剂已在国内14个省份的2万多亩田地里应用,国内有近40名专家学者长期跟踪研究。从统计分析的情况看,正确使用新型抗倒增产剂可以使每亩水稻增产在5%至15%之间。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研究已经实现了亩产800公斤的技术目标,目前正在攻克亩产900公斤的目标。他说,抗倒伏、节氮等栽培技术取得的进展,使我们更加坚定了2010年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研究目标。

据悉,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将于年内建立专家、企业、基地及市场等多层次的协作网络,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探索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