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高速列车有4万多个零部件,而国内直接参与这个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就有5万多人。”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30日在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的京津城际铁路通车新闻发布会上作了这样的描述。
4万多个零件、5万多名技术人员,而就是靠这种“一人一个零件”的积累,中国高速铁路的研究在短短4年时间内超越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4年我们的铁路提速到每小时200公里还是靠买外国的列车、外国的技术,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办法,到2007年我们就生产出了国产化的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而只过了一年多时间,我们就在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的基础上,把时速升级为300至350公里。
京津城际铁路就是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第一条运营速度达到每小时350公里的高速客运铁路专线。世界上其他几个少数掌握高速铁路技术的国家,如法国、德国的高速铁路时速只有300公里,日本新建的一条高速铁路当初设计最高时速为360公里,但由于试验时很多参数没有达到标准,实际投入运营的最高速度只有每小时320公里。
张曙光介绍,京津城际铁路在前期试验时,列车最高时速达到了394.3公里,而且列车仍然能够保持安全运营,这说明我们的高速铁路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
张曙光说,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领导是分不开的。同时,得益于这个项目始终把关键技术的国产化、关键技术的掌握作为核心,使我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高速列车的9大核心技术和10项主要技术。
据介绍,国内近200个单位直接参与了这个项目。光是参与的企业就有12个省区市的140多家,还有一些国内的高校、研究院、研究所直接参与了这个项目的技术攻关,参与技术攻关的教授级、院士级的专家有2000多人,直接参与这个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有5万多人。
“正是这些因素,使我们用4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路。”张曙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