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希望”号实验舱的保管室11日随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的建设工作拉开了序幕。
“希望”号实验舱是日本首个载人航天设施,最多可容纳4人。它由舱内保管室、舱内实验室、舱外实验平台、舱外集装架、机械臂和通信系统6大部分组成。
舱内保管室主要作为保管仓库使用,室内有实验设备、维修工具、实验材料以及万一仪器出现故障时供替换的设备。
舱内实验室是一个外径4.4米、内径4.2米、长11.2米的圆筒状设备。实验室内的气体成分和地表大气几乎相同,保持着1个标准大气压以及便于宇航员活动的温度和湿度,所以宇航员可以身穿普通衣服在实验室内工作。
舱外实验平台可利用宇宙微重力、高真空等特殊条件进行地球观测、通信、材料实验等研究。
舱外集装架是向舱外实验平台运送以及回收实验设备的过渡平台。
机械臂分主臂和子臂两大部分,主臂可抓起7吨重物。宇航员可在舱内实验室里利用监视器,通过操纵台控制机械臂工作。
“希望”号实验舱的通信系统是一套图像和声音双向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借助设置在舱外实验平台的长约80厘米的天线,经由日本“回声”号卫星,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筑波宇宙中心交换数据。
按照计划,“希望”号实验舱部件由美国航天飞机分3次运往国际空间站,并在太空完成组装。此次,实验舱的第一部分——保管室先期运往国际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