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5 10:32:02
科技日报
延 伸 阅 读 |
据论文的第一作者林爱红博士介绍,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水稻抽穗后籽粒灌浆所需要的营养物质60%—90%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叶片的衰老是植物发育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生命现象,它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对植物本身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然而在农业生产上,叶片早衰则导致其过早丧失光合功能和同化作用,从而显著减少籽粒中干物质的积累,对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一科研成果为阐明水稻叶片早衰的机制奠定了基础,并有望为生物技术改良提高粮食产量提供新的可能。
NO是一种极不稳定的气体自由基小分子。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被认为是一种毒性气体分子,危害人体健康。1987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弗奇戈特、路易斯·伊格纳罗和弗里德·穆拉德首次发现NO在动物中作为内皮松弛因子,具有扩张血管和加快血液循环的功能。多年来的研究发现,NO在植物体内参与了众多生物学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但目前科学界对NO的作用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储成才研究员课题组以水稻为研究材料,深入系统地研究农作物源库互作和产量构成的分子机制,在利用分子手段实现对植物基因表达的精细调控和作物品种的分子设计改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改良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京ICP证:01007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学术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简称:万方智搜]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255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