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财经》杂志封面报道:谷歌重来

2007-5-8 09:24:29
来源: 财经杂志网络版




在经历了痛苦的中国市场第一年之后,Google中国或许已经走完了它的下坡路

  《财经》杂志记者 何华峰 发自北京

  《财经》杂志特派记者 严江宁 发自瑞士达沃斯

  《财经》杂志特派记者李箐 发自美国硅谷

  “春季攻势”

  自18个月前正式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之后,李开复每个月都要回一趟硅谷总部,每次都有两个固定的节目——向首席执行官(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述职,以及向总部所有对中国感兴趣的同事发表演讲。

  最近一次是在4月13日,听众站满了大厅,又排到了过道里——他们都带着问题。如此沉甸甸的关注,证明了中国之于Google的分量。

  演讲是李开复与总部同事沟通的重要方式,通过高频率的演讲,他使总部增进了解并保持对中国区的信任。

  “很幸运,我过去的经历使他们从一开始便信任我。”李开复说。但是,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要保持和增进这一信任并不容易。

  如果仅仅看媒体报道,要让总部特别是CEO施密特相信中国团队正在卓有成效地开疆辟土,很难。

  他会发现Google的中文名称“谷歌”如何不受欢迎,会看到在中国推出的Google.cn因ICP牌照(即互联网牌照)问题如何弄得焦头烂额,会听到中国区联合总裁周韶宁辞职后舆论大哗,也一定会因为今年4月刚刚发生的“词库门”事件感到尴尬——刚刚推出的谷歌拼音被质疑盗用竞争对手搜狗拼音的词库,引起舆论热炒,Google的批评者与粉丝们随即展开论战——这是以创新为生命的Google第一次被质疑“抄袭”。最重要的,谷歌在中国搜索市场份额一直在下滑。

  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媒体就在讨论“李开复还能在中国待多久”的话题。在很多人眼中,谷歌已经与雅虎(Yahoo!)、亿贝(eBay)和亚马逊(Amazon)一道,为跨国互联网巨头在中国增添了又一不成功案例。

  但这与Google总部对谷歌中国的判断大相径庭。4月27日埃里克施密特在中国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如果满分是20分,我给谷歌中国打十八九分。我们过去一年的工作非常出色。”在他看来,这些“奇怪的说法”更像竞争对手所为。

  “如果有压力的话,我今天不会在这里接受采访。”四天前,谷歌中国办公楼一间以十八罗汉之一“开心”命名的会议室里,李开复对《财经》记者曾这样强调。

  尽管仍然以“可能涉讼”为由拒绝回答关于谷歌拼音的任何问题,但李开复看上去确实要比一个多月前开心很多。3月初,他曾在电话中向《财经》记者坦承,“现在是公关的谷底。”现在,他仍然不满中国媒体对谷歌的负面报道,但是关于浏览量的最新数据让他舒了一口气。

  Alexa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三个月,Google在中国的浏览量正在爬升,特别是Google.cn的浏览量提高明显。Google.cn1月-4月平均的全球排名是61,较三个月前提高七位;4月23日这天更排名全球第33位,而2月11日的排名是86位,两个月提高50多位,进步显而易见。

  相比之下,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百度(Baidu.com)同期浏览量明显下降,过去三个月平均全球排名第7,较此前三个月下降三位。自1月以来,百度的浏览量下降了28%。百度解释说,这是Alexa受到中国反流氓软件影响所致,但这也是每个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都碰到的问题。

  “公关的谷底”对李开复有两层含义:一是谷底之后,回升即将开始;二是外界低估了谷歌中国的实力。

  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次日,谷歌中国宣布,与中国电信旗下400多家网站签署广告分成协议。在此之前,谷歌中国已先后宣布了与中移动、中国网通,特别是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合作。今年前四个月,谷歌集中推出移动搜索等九款产品,新品推出速度第一次超过百度——同期百度推出四款新产品。据说,还有更多的消息在排队等候发布。

  李开复的“春季攻势”已经启动。这一切的背后,是2006年间谷歌中国从无到有建立起了一支100多人的工程师和产品经理团队,蓄积一年的能量正逐渐释放。

  这是否为谷歌中国的转折点?

  18个月前的挑战,今天仍然存在:总部授权依然是个问题,ICP牌照仍未真正到手,政府关系只是刚刚开始,国际、国内负面舆论并未减少,竞争对手百度依旧遥遥领先,谷歌中国能否克服政策屏障,既“不作恶”又能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甚至,取得这些成果的人会是李开复吗?

  问题还有很多,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市场的搜索大战重新开始了。

  “Distant No.2”

  进入中国之前,Google对于很多中国人,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美国斯坦福大学两位年轻博士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塞奇布林(Sergey Brin)在硅谷创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没有办公室政治,透明清彻,可以带狗上班。八年间,它成功地挑战了微软,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王者。谷歌在中国的众多粉丝,津津乐道它“世界上最好用的”搜索引擎、简洁的页面和不断的创新。

  七年前,没有任何宣传,Google在中国甚至连办公室都没有,但是绝大多数的人使用Google。那时的百度,还只是众多模仿者中的一个。

  一年前,Google取名“谷歌”,正式进入中国;但一进入中国,童话便迅速褪色。“以前那尊神远在天边,顶礼膜拜的成分总是要多一些;现在突然拉近了一看,发现又是一家水土不服的跨国互联网公司。”一位网民评论道。

  一位互联网资深公关人士说,谷歌在进入中国之前就已经落后了,2005年8月的《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称,谷歌在北京的市场份额仅为33%,而百度高达52%。由于被讥为“不懂中文”,谷歌的市场份额远远落后于百度,连能在中国生存几年都要打上问号。

  2006年1月,www.google.cn悄然上线,但这一打造“可被中国监管部门接受的中国版Google”的努力,没有可能躲开人们的注意。批评潮旋即在全球掀起;甚至,2006年2月,李开复去美国加州的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还遭到谷歌粉丝的抗议。

  当年4月,谷歌推出中文名“谷歌”,普遍反应不佳,“不要谷歌.com(noguge.com)”应运而生,首页上赫然写着:“Google,我们爱你,但我们不爱‘谷歌’……”

  9月,北京正望咨询有限公司发布《2006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又是对谷歌中国的一击。该报告称,百度已是中国用户首选的搜索引擎,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分别占有64.5%、58.0%和60.7%的市场份额;与上一年相比,百度在三地的市场份额各提升了13%-14%。谷歌在北京的市场份额仅为20.6%,过去一年下滑超过12%。

  资深互联网专家谢文说,谷歌进入中国时已经是第二名,现在还是第二,但成了“Distant No.2”(远远抛在后面的第二名)。

  2006年11月和12月,任职仅一年的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中国区联合总裁周韶宁先后离职。

  风波不断中,谷歌熬过了2006年这“最长的一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百度内部人士称,谷歌中国对于百度有如“黔之驴”。最早得知谷歌要进入中国,百度非常紧张;但在2006年,谷歌真的来了,紧张感却消失了。

  百度股价走势与此相吻合。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上市,首日股价最高曾冲到151.21美元,此后一路下滑,这段时间正是李开复加入Google之初。2006年2月3日,百度股价在跌至历史最低点46.12美元后重新上涨,此时,谷歌正深陷ICP牌照危机。

  过去一年的正面交锋令百度信心大增,“中国最懂搜索的人都已经在我们旗下。”一位百度高管说。

  “有五千年的耐心”

  争议与嘲笑,曾经远离2005年之前的李开复。那时,他是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教父”,是一代中国软件工程师的偶像。他可能没有想到,加入以“不作恶”为公司信条的Google后,技术之外的挑战竟然会如此棘手。

  对Google.cn可能引发争议,李开复心中有数,“不做Google.cn,Eric就不找我了。”在Google.com之外单独推出一个符合中国监管部门要求的网站,即使在Google内部也不乏争议。但是从李开复加入起,就不再是“做不做”而是“怎么做”的问题了。与所有其他跨国互联网公司在华策略最大的不同,是Google可能有真正的耐心。

  加入Google不久,李开复向CEO施密特汇报,谈及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多个不成功案例。李说,跨国公司要在中国成功,一是要有一个长期的眼光和承诺;二是放权给在华的团队,但不是弃权,三是要有相当大规模的本地研发团队。“如果老板说,李开复,你过去,明天就给我赚钱。这就很麻烦。”

  施密特在第一秒钟已完全理解了李开复的意思。

  “我告诉你,”他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Google对中国有五千年的耐心。”

  每个月,李开复会收到总部对于中国区的一个财务报告。“我从没打开看过。”李说。不打开是因为没必要,CEO最关心的不是别的,是中国区在第一年招了多少人。

  “第一年,他的要求是雇了多少人;第二年,他会问你产品和技术做得怎么样;也许第三年,他会问你流量做得怎么样;或许第四年,他才会问你是否赚钱。”李开复说。

  最爱的故事

  CEO施密特很喜欢讲一个中国区发生的招聘故事。

  2005年9月底,李开复到北京就任Google中国区联合总裁。当他走进位于中关村的Google办公室时,只有“几个人”,这差不多是Google当时在中国的全部员工。

  从此时到年底,李开复99%的时间在忙于招聘。新招的100多人中,只有一人不来,原因是母亲和女友认为Google“太新、不安稳”。李开复派助手出马游说未果,“OK,那我去跟她们吃饭”。这名工程师隔天就来报到了。

  施密特热爱这个故事。

  截止到今年4月,谷歌中国已经建立了一支120多人的工程师队伍。这是Google最大的海外研发团队。人数还在猛增,“中国的工程师今年应该能达到200到250人,每年要增加至少100到150人。”谷歌中国总裁助理陶宁告诉《财经》记者。

  在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