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万亩小麦高产创建铜山示范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微山湖西岸沿湖农场,总面积1.25万亩,今年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专家组组长马传喜高兴地说:“这标志着江苏省万亩连片小麦亩产实现历史性突破。”专家组建议推广其标准化技术体系和管理经验,带动江苏乃至全国同类地区小麦大面积高产。近日,笔者对这片示范区小麦成长“履历”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它大面积超高产的奥秘。
科技田里“统一作战”
铜山示范区去年9月开始高产创建工作。省市县专家技术指导小组选择了半冬性多穗型国审小麦品种徐州856、烟农19为主体品种,制定出了一套小麦大面积高产、优质、高效的标准化技术体系。示范区万亩小麦统一供种,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田间工程配套,统一病虫草害防治。
去年秋播,示范区统一供种到村组后,创新栽培模式,在稻茬田统一用手扶式双斗播种机将肥料和种子一起均匀洒落在田内,再用旋耕机将地旋起,深度在8—15厘米,接着用木耙或铁耙抹篓。专家组制定了统一的测土配方肥料和氮肥后移技术。在病虫草害防治上,实行了“统一药剂配方、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组织货源、统一专业化防治”的植保服务,既确保了总体防治效果,又降低了成本。与此同时,示范区以徐州大华种业有限公司和徐州华升面粉厂为依托,全部实现了订单生产。
集约管理落实技术体系
为积极推进小麦高产创建,铜山示范区总结集成了以选用优质专用品种、高效施肥暨氮肥后移、机械匀播、免少耕简化栽培为核心的栽培技术体系,并采取集约化管理模式,重点落实了万亩示范区、千亩示范方、百亩核心方、小面积攻关田建设第一行政责任人、技术指导第一责任人,落实了社会化服务队伍建设制度。
专家技术指导小组编制了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方案,编印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手册》和《优质中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明白纸,发放到农户手中,并根据小麦各生育阶段举办管理培训班,使农业科技真正进村入户、指导到田。场部农技服务中心每月编印两期科技简报,发到农户,并利用广播喇叭指导农民科学生产。
农民自觉进行标准化生产
这几天,二分场毛刘村生产队的严家升对自己的9.2亩小麦晾晒入仓,总共1.2万斤,平均亩产1304斤。严家升今年53岁,是种田老把式,他坚持写种田日记,场里发的技术资料、科技简报他都装订成册。他说:“小麦要创大面积高产量,所有农户一定要实行标准化生产,特别是要选好适宜种植的优质良种。”
2004年以前,老严和场里其他农户一样,根本不考虑选良种,延用老办法自己留种,上年收获第二年拿来接着种。其实,连年种植的品种早已退化。有的农户几块田里的麦子混放,又拿来当种子。“这样的种子,再加上不会科学管理,大田条件和水肥供给再好,产量也高不了。”
2005年秋播时,沿湖农场搞统一供种,当时因为良种价格高,群众不理解,厂里就拿出钱来补贴。老严种的一块是良种田,一块是自留种田。“没想到,两块田平均亩产相差200多斤!”
沿湖农场推广“五统一”技术后,农民自觉地进行标准化生产,全农场小麦单产年年刷新纪录,从亩产800斤提高到了现在的1200多斤。农业部全国小麦生产专家指导组成员高保春评价说:“铜山示范区的成功,关键是落实了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