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青少年为何容易上网成瘾?

2007-8-29 08:44:43
来源:科报网




孙彤
  2007年1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青少年网民中,有13.2%的人上网成瘾,其中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达到了17.1%,接近总人数的1/5。

  青少年为何容易上网成瘾?我们咨询访问了数十名专家学者,希望对青少年上网成瘾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做深入探讨。

  青少年的“网瘾综合征”

  所谓“网瘾综合征”,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现象,很多时候导致学业成绩下降、损害身体健康、夫妻关系障碍、影响正常工作等。

  青少年的“网瘾综合征”分为几种类型: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友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上信息收集成瘾、计算机成瘾、其他强迫行为等,这些类型往往表现为过分执着于某一件事情而不能自拔。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容易迷失真实的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同时也造成人格的异化、学习的挫折、健康的损害等不良影响。

  不可避免的互联网诱惑

  利弊相容的互联网带给中国青少年一个新鲜世界的同时,也使他们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不能自拔。

  为什么青少年会沉迷于网络呢?

  对于网络游戏,其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就使身心发育未成熟的青少年难以抗拒诱惑。网络游戏的诱惑力在于: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无意识中被强化的追求“高分”的欲望、获得某种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网络游戏商开新区、做活动、玩赌注等一些充满诱惑的点子,也让青少年不自觉就被吸引住了。

  而由于缺乏心灵沟通,聊天本身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特性以及语言的无限制性和互动性、距离带来的安全感和隐蔽感、低廉的交友费用等,使得网络聊天也成为青少年热捧的上网爱好之一。

  还互联网一片“净土”

  为了青少年免受互联网的危害,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维护互联网健康的措施。2004年9月26日,由共青团中央主管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宣布正式对外公布了其制定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绿色游戏推荐标准》。该标准被业界视为国内电子游戏分级制度的开端。2006年7月,新闻出版署号召在所有网络游戏中植入防沉迷系统。然而,出台的这些措施并没取得很大效果,许多孩子拥有成年人的身份证号码,但网络无法分辨出网上出现的那个人是否为身份证的真正主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7年1月23日召开会议,会议主要内容便是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问题。全会的重点是举全国之力治理互联网,确保中国下一代能健康成长。

  此外,其他很多国家政府也都采取了严厉措施治理互联网健康安全隐患:在美国,其司法部针对网上儿童色情犯罪活动,正在加快推动新立法;德国,内政部成立新的技术中心,为警方通过网络展开调查和采取措施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其下属的联邦刑警局24小时系统跟踪、分析互联网上的可疑情况,尤其是涉及儿童色情犯罪的信息……

  引导健康的上网理念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但是要维护好互联网的健康和安全,许多工作需要家长配合。

  作为家长,应该怎样看待孩子使用互联网的问题呢?

  首先互联网为孩子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让孩子开阔眼界、转变思维,提高知识水平;同时网络聊天让孩子获得一种沟通的平台,通过网上娱乐活动,孩子从中获得了轻松和愉快,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孩子寂寞与孤寂的心理。

  但是互联网让孩子在时间、道德、情感和性格上的失控,稍不注意就会造成社会问题。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教育思想:首先,要做好网络知识教育,就会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功效,减少消极上网行为;其次,做好网络道德教育,让孩子确立是非判断标准;第三,就是要做好网络情感教育;最后,网络安全教育也不可或缺,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交际问题,切莫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