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6位选手成记忆大师 中国脑力训练震惊世界

2007-10-19 09:58:04
来源:北青网 - 北京科技报/陈永杰 耿熹




15分钟记忆186个人名头像,培训8天即成记忆“天才”——

“49、50、51、52,完全正确。获得最后胜利的是,中国的女选手陈育娟!”

当裁判员宣布比赛结果后,几乎所有媒体的记者都傻了眼,“陈育娟是谁?”这个陌生的名字让他们顿时“找不着北”。直到有人发现中国队区里,一个娇小黑瘦的女孩兴奋地和队友拥抱在一起时,他们的镜头才纷纷转向,调整焦距,对准中国选手。

28.15秒记忆一副扑克牌,15分钟记忆186个人名头像,1小时记忆1800个随机数字……这不是天方夜谭,而且不是一个人:在刚刚结束的中东国家巴林麦纳麦举行的第16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中,首次参赛的7位中国选手中的6位就是以这样非凡的成绩取得了“世界记忆大师”的称号。

世界脑力锦标赛一向有“大脑运动的奥林匹克”之称。在很多人心目中,能够参加并获奖的人一定是天才。但是记者发现,这些“一鸣惊人”的选手,原来只是普通人:连考3年才上大学、痴迷游戏的“网虫”。甚至还有因为两句古诗背不出,晕倒在高考的考场上,从而与高校失之交臂的“差等生”。然而经过短期脑力培训,他们的成绩震惊世界。“中国人很强大,很强大,很强大。” 世界脑力锦标赛的创始人、教育专家东尼·博赞先生对中国队赞不绝口。

2007年9月20日,选手载誉回国后,本报记者在下榻的宾馆,对全部获奖队员和教练员进行了独家专访,揭开了记忆训练把普通人变“天才”的“玄机”。

“大脑运动的奥林匹克”上的中国奇迹

2007年9月2日,在中东国家巴林麦纳麦举行的第16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中进入最后一项——快速扑克比赛。

在一间安静的大房间里聚集了来自14个国家的选手。他们面前都有一张条案状的长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布上一副副扑克牌排成一个个“方阵”,这是经反复洗过的扑克牌。每个人面前的扑克都不同,但选手们面临着相同的“任务”——必须在5分钟内记住这组牌的顺序。如果记错一张牌的位置,就得零分。

由于这个项目要进行两次,所以一般选手都会在第一次记忆中求稳,用1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记忆、或是多复习几遍。在第二次选手们才会力求突破。

这一次,中国选手刘平,在第一轮就以37秒多一点的时间,记住一副扑克牌,排在第一名。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国外的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中国队员身上。因为第二轮反超几乎已经成了不变的法则。因此他们都把焦点放在德国和英国的两名选手之间,因为这两位都有多年的比赛经验,他俩的成绩都是世界数一数二的。

一分钟后,英德两位选手都已抬起头来,面露满意的表情,他们都已把记牌顺序写下,交给裁判,时间相差无几,拼的就是最后差错率了。裁判员也在紧张地核对选手成绩,长枪短炮都对准了他们……

“49、50、51、52,完全正确。获得最后胜利的是,中国的女选手陈育娟!”当裁判员宣布比赛结果后,几乎所有媒体的记者都傻了眼,“陈育娟是谁?”这个陌生的名字让他们顿时“找不着北”。直到有人发现中国队区里,一个娇小黑瘦的女孩兴奋地和队友拥抱在一起时,他们的镜头才纷纷转向,调整焦距,对准中国选手。

这个年轻女孩,以28.15秒,刷新了原先31.18秒的世界纪录,获得冠军。她成为女性第一个,也是全人类第二个能够在30秒内记忆一副扑克牌的人。东尼·博赞先生亲自授予她“Women's World Memory Champion”(女性世界记忆冠军)的称号,并成为“首位打破世界纪录的女性”。

快速扑克比赛前几界的冠军都是德国和英国人,其他国家的选手从来没有染指过。在比赛成绩正式公布之前,很多国外的媒体按照惯例都盯着德国和英国等国家的选手。更令国外选手吃惊的是这个项目的前三名都是中国选手包揽。

中国参赛队员平均年龄最小,只有23岁,培训时间最短的只有8天。

世界脑力锦标赛(Word Memory Championship)是由英国闻名世界的心理学家、教育专家东尼·博赞先生开创,目前是国际上最具权威的脑力竞技运动赛事,被称为“大脑运动的奥林匹克”。

它是针对脑力竞技的一系列方法、训练、规则和模式的脑力赛事,并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举办。英国、德国、美国、墨西哥、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曾承办过这一赛事。

世界脑力锦标赛共有10个比赛项目:诗歌、二进数字、一小时扑克牌记忆、名字和姓名、快速数字、历史和未来日期、一小时数字、随机单词、听记数字、快速扑克。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2006年中国首届脑力锦标赛也曾在上海举办,今后将每年举办一届。

与其他参赛国家相比,中国队这次参赛的队员的平均年龄是最小的,只有23岁。马久今年只有18岁,是中国这次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而且,他在比赛之前只培训了8天。而其他国家的选手大都是经过了10几年的训练才来参赛的,年龄普遍在40多岁。所以当中国选手出人意料地战胜外国选手后,他们在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但是这样的“镜头”在此次大赛中却出现了多次。

随机图形记忆是世界脑力锦标赛的第一个比赛项目,每位选手面前摆着5张画满各种图形的白纸。图形是各种曲线构成的不规则抽象图案,5个图形一行,10行图形一张纸。在15分钟的记忆时间里,选手们要尽量记住图形特征,随后在打乱行内图形顺序的同样5张纸上,选择出正确的顺序。

第一次参加世界脑力大赛的马久今最终正确地排出了50组图形的顺序,这个成绩甚至好过2001年世界记忆锦标赛的总冠军。当成绩公布的时候,上届冠军、来自马来西亚的一位40多岁的选手不敢相信,他找到组委会,认为自己的成绩被记错。

此前,中国选手吴天胜在另外一个项目——马拉松数字项目中先拔头筹拿得单项冠军,获得世界第一,并且成功打破中国人在世界脑力锦标赛比赛上没有金牌的局面,也是中国人在世界记忆锦标赛中获得的第一块金牌。

马拉松数字项目要求选手在长达1小时的时间内,尽量多地记忆住面前的电脑中随机出现的数字,由于时间比赛的时间最长,所以这个项目的名字叫“数字马拉松”。吴天胜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记住了电脑中1800个随机出现的数字,获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

首次参赛的中国队克服了时差、饮食、对比赛规则的不熟悉等诸多不利因素,获得团体总分的银牌,中国7位参赛选手,有6人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的称号。中国人在世界智力赛场上为我国赢得了荣誉。

“中国人的记忆力很强大,很强大,很强大。”东尼·博赞先生这样评价中国队这次取得的成绩。

现在的世界冠军曾经是昏厥考场的高考败将、沉迷网游的骨灰网虫、英语补考的差等学生,他们经过短期强化记忆培训突然“开窍”

在记者的心目中,这些获奖选手一定是天才。但是,所有的选手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只是经过了短期的强化记忆培训。”

1小时记住2000个无规律的阿拉伯数字、15秒记住100个姓名和面孔的对应关系、30秒记住一副扑克牌的顺序……在常人看来匪夷所思的能力,对于这些经过训练的“记忆运动员”来说,并不是不可达到的目标。

本次大赛的女性世界记忆冠军陈育娟高考时曾因两句古诗背不出,晕倒在考场上。后来,她来到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读书。大二时,一堂关于记忆力的讲座和表演让她震惊不已。陈育娟想:“他们能学会,我一定也行。”于是,她立刻报名参加了这种特别培训。受训一星期后,陈育娟就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该培训学校的精英班,甚至一边学习一边当助教。

而“中国最年轻的世界记忆大师”庄海湛的经历更加传奇,“我的妈妈以前差点被我气疯!”庄海湛笑对自己的过去,“我曾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孩子,上高中的时候,我开始痴迷网络游戏,是个不折不扣的‘僵尸级’网虫,整天逃学到网吧打游戏,经常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网吧成了我的第二个家。甚至在高考前的那一晚我还玩了一个通宵的游戏,落榜是理所当然的,我的家人为此伤心了一场,但是当时的我根本不在乎。”

幸运的是,庄海湛在这个时候接触到了记忆力训练,当时抱着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参加了培训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力训练感觉自己的脑袋好像突然开了窍,以前枯燥乏味的课本变得生动起来,看书不再是种痛苦,一天读几本书的效率更让他乐在其中。凭借记忆法和思维脑图的运用,记忆力训练很快赶上并超越了同班的绝大部分同学,偶尔在班里露一手记忆法更是让以前嘲笑他的同学对他佩服不已。

连续获得两届全国脑力锦标赛的“全能冠军”郭传威原来是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学生,曾经因为英语考试不及格而差点无法毕业。在掌握记忆技巧之后,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集中训练的效果比分散训练好。而且我们在比赛前,都要进行模拟比赛。训练,强调最多的是心理素质和技术训练。”中国队的总教练苏新民介绍说。

记住一副牌,就是“讲”一个故事。

任何人经过短期的记忆培训都可以成为记忆“天才”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与普通人智力水平一样的人一夜之间成为“世界记忆大师”的呢?

“关键是他们找到了记忆的‘技巧’,也就是自己大脑喜欢的记忆方式。”这次中国队的总教练苏新民对本报记者说,“任何人经过短期的记忆培训都可以成为记忆的‘天才’。”

“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对电话号码过目不忘?为什么你却记上很多次才能记住?但是,你对别人的名字却能够看一次或听一次就能记住呢?这就是是否掌握了记忆技巧。”苏新民说。

如何知道自己的大脑喜欢什么样的记忆方式呢?苏新民介绍说,这就需要绘制一张“脑图”,它是一个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它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它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帮助您更有效地学习,更清晰地思维,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