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科院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资环类研究所交流研讨会在兰州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举行。中科院战略规划局、人教局、计财局、监审局、资环局、评估中心、新疆生理所、青海盐湖所、地质所、地环所、寒旱所的近30位专家就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资环类研究所在科技评价体系、人力资源建设、科研活动组织模式和经济资源配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研究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的重大改革举措,其目的是将中国科学院的政策措施落实到研究所层面,发展研究所核心竞争力,凝练并提升创新目标,探索建立科技布局自主调整、人才队伍动态优化、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联合发展、资源配置与科技评价自觉适应发展要求的机制,逐步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和研究所分类管理的科学基础,通过典型先行、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带动全院研究所加快发展。在综合考虑典型性、代表性和研究所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先后启动了计算技术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个研究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寒旱所是2007年9月7日在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上审议通过进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一年多来,该所相继成立了研究所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4个试点工作专业小组,并研究制定了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在试点工作中,重点在凝练和提升科技创新目标、西部资源环境信息综合大平台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建设试点、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试点、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等方面全力推进。目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人力资源、科研活动管理模式、资源配置和科技评价方案。
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在听取寒旱所科技评价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科研活动管理模式和经济资源配置模式方案汇报的基础上,就资源环境类研究所在这4个方面的共性问题、基础模式、特色问题、发展前景以及制约研究所发展的瓶劲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专家认为,试点工作要深刻领会院里的精神,与院里的政策相对接,改革不必面面俱到,要找出重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同时也要了解同类所的情况,研究所的改革方案既要有代表性和共性,也要保持研究所的特色和个性。要深入思考,把研究所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关键与瓶颈问题、长远发展问题理清楚,进一步提出改革发展举措,推动研究所改革发展。对需院层面和国家层面解决的政策问题,要进一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还要从资环类研究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积极探索适应资环类研究所的科研活动组织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经济资源配置、科技评价等的管理机制,真正建立起科技布局自主适时调整的机制、人才队伍动态优化的机制、与创新体系各单元联合发展的机制、资源配置和科技评价自觉适应发展要求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