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建成投运——成功破解河口拦门沙治理世界性难题

2011-5-23 08:34:43
科技日报




成功破解河口拦门沙治理世界性难题,我国水运建设史上最大的航道工程,历经40年研究和13年建设,全长92.2公里、底宽350—400米、水深12.5米——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5月18日顺利完成第三期工程,并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正式投入运行。
  上世纪50年代末,国家对长江口航道治理进行专题研究,在长江口的历史演变、发育模式、汊道特性、水沙运动,特别是河口拦门沙的成因及变化规律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宝贵成果。1992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研究被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通过联合攻关研究提出了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的整治方案及初步技术经济论证。1997年,国务院决定实施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明确了稳定分流口、宽导堤加长丁坝群、整治结合疏浚的总体方案。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于1998年开工,2000年完成,航道水深从7米增深到8.5米;二期工程于2002年开工,2005年完成,航道水深由8.5米增深到10米并延伸到南京;三期工程于2006年9月开工,2010年3月14日实现12.5米航道水深目标。目前,第三四代集装箱船和5万吨级船舶可以全天候双向通航,第五六代集装箱船和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及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可乘潮进出长江口。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一项世界级的工程,是我国史无前例的水运建设工程。工程先后克服了一期工程航道骤淤、二期工程地基土软化、三期工程航道增深困难等重大工程技术难题,成套技术创新成果多达74项,其中较重大的有39项,已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2010年通过长江口的货运量已由2000年的2.2亿吨增加到9.1亿吨,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了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905万标箱。

  据上海海事局统计,预计到2020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每年产生的航运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