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成绩发布,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6月28日启动了上海地区考生面试。记者注意到,尽管前来参加面试的学生绝大部分有参加过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高校的面试经历,但面对迥然不同的港校面试模式,仍有不少学生感到不适应。
50%上海申请学生获面试机会
从6月28日开始,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浸汇大学将相继在上海进行招生面试。由于教育部今年规定,香港高校必须在7月7日前完成招生录取,从时间上错开了和内地高校的生源竞争,加上港校间几乎同时启动面试,使其更像是港校之间的生源争夺战。
港大上海办事处崔吉佳告诉记者,选拔考生参加面试的依据主要是申请人的高考成绩、英语单科成绩和考生背景评估。此次,上海地区有近450名考生获得了面试机会,其覆盖面约是申请学生总数的50%。而港科大也将面试分数线牢牢绑定在535分以上,希望优中选优。
全英文面试让学生不适应
与内地高校面试时出动上百名教授不同,港大此次只派出4名教授来上海面试学生。那么港校的面试方式和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方式有何不同呢?
记者注意到,来参加港大面试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面试”的经历,但在港校的全英文面试之前,不少学生还是产生了不适应感。
据了解,港大和港科大这次均采取“全英文加小组讨论”的面试方式。如港大面试时,由两名教授一组同时面试5至6名学生。面试时,教授会先让学生用英语作简短的个人简介,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相当于同时和好几个人用英语进行互相辩论。有时候当你还在为一个单词苦苦思索时,旁边的人早就接上话题。我一直以为自己英语学得不错,但面试后,觉得真不怎么样。”参加完港大面试的上海交大附中小吴说。
面试内容聚焦民生话题
根据学生所述,讨论的话题有“成功人士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你怎么看待现代社会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你认为因特网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什么?”此外环保等民生话题等也都有涉及。
港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因为港大和港科大都采用全英文教学,平时上课时需要学生参与讨论的场合非常多,面试时间虽然不长,但是通过“小组讨论”环节就能基本了解到学生的英语水平、性格、表达和反应能力、领导力潜质、心理素质、知识面等情况。
据悉,港大录取结果将于7月1日至5日在其学校网站上公布,同时,该校会以书面形式及电话通知被录取的学生。而港科大工学院的录取结果,将会于当日所有面试结束后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