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空间的物理学”为主题的第315次香山科学会议12月11~13日在北京举行。中科院力学所胡文瑞研究员、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庄逢甘研究员、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王育竹研究员、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张元仲研究员和华中科技大学罗俊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我国航天技术持续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以及空间探测奠定坚实的基础。空间物理学研究将不仅带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而且将引领我国航天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效促进空间科学与航天科技水平的协调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利用“神舟”号飞船和返回式卫星,在空间材料和流体物理以及空间技术研究等领域开展大量实验研究,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根据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将进行流体物理、燃烧、基础物理、材料科学和空间生物实验研究,同时开展空间物理研究的关键技术以及前瞻性课题研究,持续有效地推进我国空间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空间物理研究涉及空间基础物理、流体物体、材料物理和生物物理学等学科流域,多学科交叉、交流与合作是今后主要的任务之一。
胡文瑞研究员做了“空间物理学的现状与发展”的主题评述报告,来自国内理论物理学、宇宙学、流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冷却以及空间物理研究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就我国空间物理学科的长远发展进行交流、探讨。
香山科学会议是由国家科技部(前国家科委)发起,在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的,相继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院、国家教育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的支持与资助。香山科学会议是我国科技界以探索科学前沿、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高层次、跨学科、小规模的常设性学术会议。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