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我国首颗海洋卫星运行685天效益显著

2007-4-28 09:01:0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太原4月11日电(记者孙彦新)我国首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是11日发射成功的“海洋一号B”卫星的“哥哥”。它在轨运行近两年间,为海洋环境预报提供了实时数据和产品服务,在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海洋环境保护与灾害预警、海洋科学研究及国际与地区间海洋合作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效益。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介绍说,我国首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于2002年5月发射升空,2004年4月停止工作,共运行685天。运行期间,共实施了1830轨卫星探测,用户达126个单位,覆盖了国内的海洋管理和生产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部门。

海洋卫星遥感是其它海洋调查观测手段所不能替代的。美国于1978年发射第一颗实验型海洋卫星,在105天的有效运行中,所获得的全球海面风向风速资料,相当于上一个世纪以来所有船舶观测资料的总和。

陈连增说,“海洋一号A”利用卫星数据制作了52幅我国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河口地区的资源调查和植被分类图、岸线动态变化图、河口悬浮泥沙分级图等,监测到我国沿海发生的赤潮灾害16次,对我国渤海每年冬季3个月左右的结冰期进行了海冰预报,并获取了大量南北极冰盖数据,为科学考察提供了基础数据。

“海洋卫星产生的效益很难准确估算。”陈连增说,没有海洋卫星之前,我国渔民只能凭经验出海作业。如今,利用“海洋一号A”数据,有关部门制作了3—9月份逐月平均的海温和叶绿素分布图,并及时向海洋渔业生产部门提供服务,可大大降低燃油成本,增加产量,仅此一项直接经济效益就十分可观。

陈连增还介绍说,“海洋一号A”卫星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利用相关资料,我国与美、法等国的海洋研究机构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我国在海洋遥感领域的国际地位,推动了我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和空间对地观测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