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钟南山:吸烟者少了,肺癌却多了

2008-6-16 10:40:47
来源:南方都市报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灰霾污染日益严重。臭氧污染、颗粒物细粒子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等新的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出现。”面对珠三角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形势,副省长林木声有感而发。

  昨日,由广东省环保局主办的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七位国内顶尖大气污染研究专家聚会羊城,为珠三角空气把脉。在上午三位院士的发言中,大家不约而同谈到了现行API监测指标的落后。唐孝炎院士直言臭氧、细颗粒已成珠三角主要污染物。钟南山院士表示,大气污染对人体的直接影响已经慢慢显现出来。

  2007年广东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酸雨污染已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的主要威胁之一。珠三角灰霾问题市民反映强烈。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灰霾年日数均超过100天,灰霾污染日益严重。此外,臭氧污染、颗粒物细粒子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等新的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出现。林木声说,加强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切实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呼吸新鲜的空气,是群众的美好心愿,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然而,未来治理之路尤显艰难。吴兑称,西方发达国家治理空气污染显出成效大概用了四五十年的时间,而对珠三角来说,这个过程至少要二三十年。

  ■院士视点

  臭氧成为珠三角首要污染物

  “导致珠三角空气质量衰退的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有效控制臭氧和细颗粒物的生成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唐孝炎

  昨日的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唐孝炎表示,导致珠三角空气质量衰退的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臭氧(O3),而臭氧则是首要污染物。

  据了解,现在国家监测城市空气主要是三个指标:大气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是在专家看来,这三个指标根本已经无法真实反映大气的污染情况。这也是为什么说空气质量优良,老百姓直观感受却差异很大的原因。

  唐孝炎不无忧虑地表示,珠三角在老的燃煤污染问题尚未解决、新的机动车污染接踵而至的状况下,大量污染源集中在城市群和城乡复合带,污染物通过大气转化和在城市间输送而形成了典型的大气复合污染。

  多年监测结果显示,珠三角除个别监测站二氧化硫(SO2)超标频率较高外,导致其空气质量衰退的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臭氧(O3)。整个珠江三角洲区域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南部臭氧污染更加突出,已经成为该区域的首要大气污染物。

  那么,臭氧是怎么生成的呢?唐院士说,臭氧是通过直接排入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阳光下经光化学反应生成。同时,也生成了其他氧化性物质和二次颗粒物(细粒子和超细粒子),其混合物被称为光化学烟雾。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代表性物质,其氧化性极强。短暂暴露于臭氧,可引起咳嗽,喉部干燥,胸痛,黏膜分泌增加,疲乏,恶心等。严重暴露于臭氧中将影响呼吸道结构,明显损伤肺功能,引起炎症。

  唐院士称,控制大气臭氧需要控制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目前,我国没有重视对氮氧化物的控制,而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就更加有限。机动车的排放是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挥发性有机物还有很多来源,如燃料燃烧、化工工业、油气蒸发、涂料,餐饮等,都是不可忽视的来源。她认为,有效控制臭氧和细颗粒物的生成已成为当务之急。

  推广LPG须慎重

  “广州市大气中的二恶英含量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接近,并呈现一定增长势头。老城区二恶英含量已对儿童构成一定威胁。”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地化所主任傅家谟

  LPG被当作一种清洁能源目前正在许多地方被推广,可是,在昨日的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地化研究所主任傅家谟指出,LPG燃烧和泄漏都会释放丙烯/丁烯等高活性反应性气体,会加剧臭氧的生成。

  据介绍,VOCs(可挥发性有机物)主要包括乙烯、丙烯、丁烯及二甲苯、甲苯等,它和氮氧化物经过复杂反应形成臭氧。专家对广州中心城区的调查显示,VOCs主要来源是机动车,而排第二、三位的分别是LPG和工业源。

  傅院士说,LPG燃烧和泄漏时,都会释放丙烯/丁烯等高活性反应性气体,而它本身就是臭氧的前体物。因此,他建议在推广LPG时应充分考虑其对大气臭氧污染的可能影响,有必要通过生产工艺改进,来降低其中烯烃含量。

  存在电子垃圾粗放处理

  傅院士说,灰霾污染不仅影响能见度和感官,更危害人群健康。如苯系物等都是潜在致癌化学物质。其中,致癌物二恶英、多环芳烃和多溴联苯醚等经初步测定,在珠三角地区大气中含量偏高。

  傅院士说,二恶英是最毒的潜在致癌物质。广州市大气中的二恶英含量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接近,并呈现一定增长势头。广州市老城区二恶英含量已对儿童构成一定威胁。

  据了解,机动车辆、废物焚烧炉等都是二恶英来源。傅院士说,研究表明,广东可能还存在新的二恶英排放源,如电子垃圾粗放处理,这不仅对当地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有毒含溴阻燃剂大量使用

  广东是一个制造业大省,大量使用着多溴联苯醚(PBDEs),可是PBDEs由于其健康危害,被列入国际公约的控制清单。据了解,五溴和八溴PBDEs已被禁用。而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十溴工业品,可能还会长期使用,国际上对其使用也还存在争议。傅院士认为,有必要对珠三角地区这类化合物的生产和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寻找控制和替代的方案。

  50岁以上接诊者肺都是黑的

  “50岁以上的(广州)人哪怕没有肺部疾病,手术开出的肺都是黑黑的,如果是红红嫩嫩那肯定不是广州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研所所长钟南山

  作为知名的呼吸道疾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更关心空气污染与健康的关系。钟南山直言,他在接诊过程中发现,50岁以上的(广州)人哪怕没有肺部疾病,手术开出的肺都是黑黑的,“如果是红红嫩嫩的那肯定不是广州人。”一番话引来现场一阵笑声。

  空气污染引发急性中毒

  钟南山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PM5以下的细粒子对人体影响最大,PM10是可吸入颗粒物,主要进入呼吸道、咽、鼻部;PM5以下的细粒子能进入支气管,而PM1以下的则可进入肺泡。而很多病都是发生在气管。

  钟南山说,空气污染不仅能引发急性中毒,还会引发慢性炎症,比如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发作。优秀运动员常常是哮喘病患者,特别是一些骑车、长跑、游泳者,因为剧烈运动会引发肺部强烈收缩。澳大利亚运动员中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占到29%。由于臭氧早晚浓度比白天要低很多,他建议广州开亚运会时像自行车、长跑一类的项目尽量放到早上六点到九点。

  肺癌广州发病率最高

  最让人担心的莫过于脏空气的致癌作用,多环芳烃类、二恶英、细颗粒都是潜在致癌物。颗粒物会诱发皮肤癌,而多环芳烃类具有较高的致肺癌活性。统计显示,多环芳烃类浓度每增加一倍,癌症发病率就会增加3.3倍。

  肺癌成为广州常见病,在南海、广州、珠海、香港、澳门的对比研究中,广州发病率是最高的,上世纪90年代还是27.5例/10万人,现在已经增加了一倍。全国也是如此,肺癌占到恶性肿瘤的33.1%,已经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相关研究表明,吸烟者数量在逐年下降,为何肺癌在过去30年却上升了46.5%?他认为,这与大气质量恶化是不无关联。

  ■专家发言

  三大城市群大气污染重

  珠三角城市群就是一个由灰霾、光化学污染、酸雨等共同组成的复合大气污染的典型过程。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认为,从目前国内的大气污染状况来看,我国已形成三大城市污染群,即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以及京津唐冀城市群。主要污染类型为大气复合污染。即各种氮氢化合物、二氧化碳、SO2、颗粒物等综合形成的局地污染。其中,珠三角城市群的污染就是一个由灰霾、光化学污染、酸雨等共同组成的复合大气污染的典型过程。

  在珠三角城市群南部,大气臭氧污染超标严重。从实地监测情况来看,珠三角中南部的大气污染主要受VOC控制,其它部分则受氮氧化合物控制。

  为防治空气继续恶化,近年来我国推出了国家清洁计划,即针对重点城市群大气综合污染防治技术的863课题研究,该课题涉及到建立布局合理的区域性大气监测网络、具有公信力的大气质量预报平台、创建大气管理的科学决策平台等。目前,该课题已专门成立了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大气污染研究方面最强势的专家团队,运行一年半以来,珠三角已在全国率先建立了16个监测站点,关于大气污染源清单的编制和污染模型模拟已经完成。

  张远航建议,今后在珠三角东北、西北、西南等地还应再增加4个监测站点,以全面了解珠三角空气质量。

  采用国际标准330%超标

  现在每年的空气监测报告,是不能真实反映空气污染状况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在发言中指出,珠三角地区目前有个空气质量监测网,单从网上数据看,好像不严重,尤其是臭氧这一块的检测,现有的检测把臭氧的严重性掩盖掉了,应该做一些评价性改进,目前的检测对臭氧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珠三角的大气污染状况,远比目前公布的监测结果严重。比如大气中细颗粒物浓度指标,国内只有一个以1小时计的浓度指标,如果采用国际通用的8小时计浓度指标,广州花都细颗粒物则330%超标。

  柴发合建议珠三角在区域联合防治大气污染方面,考虑建立一个区域性大气污染研究中心,研究优化防治措施,各市县环境信息共享等,同时成立一个区域性大气污染管理部门,实现控制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