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8-13 09:37:29
科技日报
延 伸 阅 读 |
本周焦点
“好奇”号开启火星生涯
美国宇航局(NASA)最先进的“好奇”号核动力火星车,北京时间8月6日在经历了风险极大的“软着陆”后,成功登上红色星球并发回照片。它将探索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好奇”号火星车耗资甚巨,是人类迄今在其他星球登陆过的最精密的移动科学实验室,也彰显了火星探索技术的进步。NASA视其重要性堪与哈勃望远镜比肩,该局署长在6日登陆任务完成后表示,“好奇”号为人类的脚印踏足火星,开辟出一条道路。9日,“好奇”号已开始利用其携带的“辐射评估探测器”测量火星辐射环境,传回数据以帮助设计未来的载人探索火星计划。
一周之“首”
首次对极热致密物质进行受控研究
一个由英、美、德等国家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位于美国斯坦福的直线加速器连贯光源(LCLS),首次对极热、致密等离子体进行了受控研究,实验结果推翻了50年来人们广泛接受的模型,此模型用于解释致密等离子体内的离子行为及其相互影响。而该结果也将对从研究核聚变作为能源到理解恒星内部运行机制的许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首次用相机拍下量子纠缠图像
英国加拿大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照相机拍摄到量子纠缠的图像,照相机在同一时刻观察到量子光场的全景,研究人员看到了多达2500种不同的纠缠态。所谓“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由于量子加密、量子计算等技术都需依靠量子纠缠的物理特性,该研究成果可称是朝着开发应用迈进了一步。
一周技术刷新
新型整形外科手术材料出现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奇的混合纳米纤维生物材料,可在整形外科手术中作为载荷支架或受伤组织补丁。其既能为细胞提供足够宽松的生长空间,又能指示它们按肌理排列成新组织,比以往的生物材料更灵活而适合人体功能性。实验室利用该技术生长出的半月板组织,几乎能与真正的人体半月板媲美。
离子“跑车”骤起骤停只需几微秒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开发出一种“另类跑车”——速度可以从零迅速提升到每小时161公里,然后在短短几微秒时间内“刹车”的铍离子。这些离子在骤然停顿时可以保持完全静止,而“高速行驶”对它们几乎没有影响。这证明研究人员可以对离子阱中离子的快速加速和突然停止进行精确控制,并且不会影响到离子的电子能级,其对于研制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将大有帮助。
真正可制导子弹即将登场
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近些年都在研发人类首颗真正的制导子弹,而今其名为EXACTO(超精确作战武器)的首个演示版已出炉。这是一种 .50口径的子弹,具备前所未有的精度,并能在飞行过程中改变路线,研究成果将在9月份正式交付。而该技术一旦公开,任何人想拥有职业狙击手的射击精准度,将不在话下。
前沿探索
疟疾基因组测序完成
两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最新疟疾基因组测序,揭示了新出现的基因变异,分析显示一种间日疟原虫拥有超乎人们预料的进化能力。研究指出了今后在根除疟疾之战中所面临的挑战,同时绘制出更为清晰详细的疟原虫基因图谱,以确定新药及疫苗开发的基因标靶。
人体细胞与豚鼠受体心肌同步跳动
人体细胞跟不上实验鼠每分钟至少400次的心跳节奏,因此用动物模型评估心脏病细胞疗法的效果一直是个难题。不过,英国《自然》杂志以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从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成的心肌细胞被移植入豚鼠受损的心脏后,可成功实现与受体心肌的同步跳动,降低了心率不齐(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这项成果为采用细胞疗法治疗心脏病带来了希望。
开发出为细胞重新编程新方法
合成生物学要把基因“零件”组装成“线路”,可靠“零件”当然越多越好。美国数家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出一种给细胞重新编程进而设计基因线路的新方法,其能大大增加基因“零件”的数量,构建更大更复杂的基因网络。该方法不仅大大丰富了合成生物学家的“工具箱”,还能帮人们理解生物行为及其发展演变,发挥多种实际应用价值。
“最”案现场
迄今透明度最高氧化铟锡导电薄膜
触摸显示屏或太阳能电池板的导电涂层透光性越强越好,一般是采用透明的氧化铟锡薄膜。而今美国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化学溶液,制造出了迄今透明度最高的氧化铟锡导电薄膜,厚度只有1460亿分之1米,可使93%的光透过,堪比玻璃。该技术简单、成本低廉,可弯曲的基底使其在制造柔性显示屏方面具有也具有潜力,有望受到制造商的青睐。
世界最小无人机可放在手掌上
英国研制出一款名为“SQ-4 Recon”的微型无人机,仅7盎司重(约合200克),小到可以置于掌间把玩。其造价2万英镑,借助一台平板电脑就能远程操控,使其进行长达8个小时的侦察活动。军方认为其能成为打击塔利班的新式侦察机,使士兵执行侦察任务无需冒着死亡或受伤的风险。
奇观轶闻
先打发细菌去火星吧
本周“火星”是个热门词。科学家们正在琢磨:如果在“好奇”号及其前辈后辈火星车的努力探测下,人类终于断定火星上没有任何生命,那放些地球上制造的工程微生物去火星开疆辟土,是否可行呢?美国布朗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目前正在创造一些细菌,希望让它们在严苛的火星环境中生存,并生产建筑材料或食物,为将来人类登陆火星打先锋。尽管实验并不容易,但操控细胞让它们能执行新任务的目标,也能帮助人们拜访其他行星或卫星。
京ICP证:01007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学术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简称:万方智搜]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255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