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非洲正在结成利用非洲资源的联系,但是这是一起公平的交易吗?Talent Ngandwe调查了赞比亚的情况。
中国和非洲之间的联系正在增加。有700多家中国公司在非洲积极活动,中非之间的贸易达到了550亿美元。中国从非洲国家获得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进口石油以及许多其它重要的资源。这些财富帮助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但是,也有人指控中国在剥夺非洲自然资源的财富。为了反驳,中国已经承诺取代世界银行,成为非洲主要的金融提供者。
在中非合作论坛2006年峰会上,中国承诺提供50亿美元建立一个中非发展基金来鼓励中国公司在非洲投资并向非洲提供财政援助。中国也保证将培训1.5万名非洲专业技术人员,派遣100名高级中国农业专家到非洲,并在未来三年建立10所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今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了非洲八国(安哥拉、喀麦隆、利比里亚、纳米比亚、塞舌尔、南非、苏丹和赞比亚),并承诺数以百万美元的投资额。
对于赞比亚来讲,胡锦涛承诺在未来3年投资8亿美元。中国计划用这些钱中的一部分建立一个经济区,其中汇集商业、制造业和贸易。这个特区位于谦比希(Chambishi)城,在这里中国拥有一座铜矿。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欢迎中国涉足非洲。
许诺成空?
赞比亚自由工会联盟助理执行书记Cephas Mukuka说,中国没有做什么事情来支持地方工业的发展。他对记者说,赞比亚政府应该采纳政策来强迫中国投资者帮助建立起基础设施来帮助对赞比亚进行技术转移。
Mukuka还说,中国应该承诺进行长期投资,并在赞比亚建立起一所科技大学来促进地方能力建设。
他的观点得到了“为了变化的妇女”项目协调人Lameck Simwanza的赞同。这个组织致力于为改善教育政策进行游说。他说,即使投资指向一种双赢的格局,中国看来仍然获益更多。Simwanza说:“目前中国的投资没有被用来进行当地的专业能力建设,而是在利用赞比亚作为临时劳动力。”
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Levy Mwanawasa)说,既然建立经济区的计划已经提出来,也应该制定政策来转移专业知识和技术。这样的举措将有助于为当地人创造急需的培训和工作机会。
传授医疗专业知识特别受到欢迎。根据中国的新华社报道,中国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同意建立30所医院,并许诺提供3750万美元,通过提供青蒿素和建立30所疟疾预防和治疗中心来对付疟疾。
但是在中国有关抗疟承诺成真之前还有一段路要走。赞比亚最大的医院大学教学医院的常务董事Tackson Lambert对记者说,该医院没有从中国得到任何疟疾药品。相反,它主要依赖本国药品商店提供药品。
批评者甚至说,中国不仅没有帮助赞比亚,反而带来了麻烦。
赞比亚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中药,它们声称能治愈诸如艾滋病和结核病之类的疾病和阳萎等症状。
赞比亚传统卫生从业者协会(THPAZ)主席Rodwell Vongo说,中国草药诊所数量正在增加,但是它们没有得到管理,并且不遵守伦理指南。他对记者说,由于假医生开始渗透进入市场,代表4万名传统医生的THPAZ的信誉正在受到质疑。
这样的指控让反对党和工会声称,不诚实的中国工作人员正在以中国投资为借口,进入赞比亚。
万事开头难
中国总理温家宝驳斥了中国对非洲感兴趣只是因为非洲原材料的这种批评。在5月份非洲开发银行上海会议上,温家宝说,中国承诺帮助非洲发展经济的各个领域。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曾爱萍表示,一些与中国的投资和捐助有关的问题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国际援助事务中还是一个新手。
曾爱萍说,迄今为止中国在非洲科学技术中的表现不活跃,因为该国还在从西方学习科学,还不习惯向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输出科学。
曾爱萍表示,目前中国在非洲的经济活动还是以商务为中心的,相关研究与中国的公司高度相关。
中国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研究院(商务部研究院)发展援助部主任薛宏认同这种观点。他对记者说,中国在非洲的科学活动主要以企业为核心。他告诉记者说,中国在非洲的科学活动主要存在于电信领域,有时候是在矿业和石油业。
他说中国的公司目前是中国援非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是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还没有发展出一套能独立运作的成熟的对外援助系统。
薛宏补充说,许多中国公司到达非洲的时间不长,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融入当地社区的能力。不过也有一些例外。他认为中石油在西非国家开采石油项目时候,就捐助了数百万美元来帮助当地社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薛宏还解释说,尽管中国的技术援助存在于非洲的农业和抗疟领域,但是这些项目一般都规模很小,局限在个别国家,所以并非所有非洲当地人都能感受到它们。他还说,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和政治情况还不习惯。
曾爱萍则认为,语言也是一个障碍。许多中国人不能用英语或者法语交流。但是他认为中国促进非洲科技能力的潜力是巨大的,因为中国比西方国家更接近非洲的发展阶段。因此,它有很多实用技术可以转移。
聚焦资助
赞比亚科学院院长Mwananyanda Lewanika认为,促进技术转移取决于非洲的决策者制定政策,确保中国的资助被投向了优先领域。
他说:“非洲国家领导人应该立场坚定,提倡在科技等相关领域进行投资,并把技术转移作为将来业务合作的前提。”
Lewanika说,非洲的领导人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上次非盟亚的斯亚贝巴峰会的决议案。在那里,非洲国家的总统支持了科学技术在解决非洲目前的问题并鼓励未来的农业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纳米比亚已经采取行动,为中国投资建立优先领域。新华社报道,纳米比亚要求中国考虑向非洲派遣基础设施开发的专家,这些领域包括农业、卫生、信息通讯技术和人力资源培训等。
看来中国在非洲的存在是长期的。也许现在预测中非关系将变成什么样子还为时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