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9-16 10:39:36
科技日报
延 伸 阅 读 |
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通过提取保存在琥珀里1.3亿年前的昆虫体内的DNA,创造出了多种恐龙。上世纪90年代初,许多科学家曾 声称,他们已从琥珀中提取到1.3亿年前的DNA,但这些研究遭到了质疑。这些声称提取到的DNA,后来被认为是现代DNA污染物。
曼彻斯特大学琥珀研究专家大卫·佩内和古DNA专家特里·布朗利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对柯巴树脂(copal)中的昆虫进行了DNA测序。这种 树脂可作为琥珀前身,是一种亚化石树脂。布朗说:“上世纪90年代用于DNA研究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会优先扩增现代的、未损坏的DNA分 子,使已经部分分解的古老DNA提取物受到污染,最后给出错误结果。而下一代测序方法对古老DNA来说很理想,因为它能提供提取物中所有DNA的分子序 列,而不管它们的长度,几乎不可能优先扩增那些污染的现代分子。”
研究小组在相对较年轻(60年—10600年)的亚化石树脂昆虫中未能检测到古老DNA,这表明DNA在柯巴树脂中保存得并不好,因此幸存下来的可能性极小。这是对从琥珀化石昆虫中提取到DNA的重大质疑。
佩内说:“从直观上讲,人们可能会认为昆虫是被树脂完全且迅速地包裹起来,瞬间死亡,这样可能有利于树脂中昆虫的DNA保存下来,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所以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恐龙场景只能留在科幻里。”
《科技日报》(2013-9-13 一版)
总编辑圈点
前段时间,屡见报端的冰冻万年猛犸象通过克隆有望复活的消息,让科学爱好者们兴奋不已。这 似乎意味着克隆恐龙也只是时间的问题。然而,文中的发现无疑给大家当头泼了一瓢冷水。冷静下来想一想,即便琥珀能长时间完好地保存动物尸体,从而延长 DNA的可用年份,但恐龙生活的时代确实过于久远,DNA完好保存下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奉劝那些“侏罗纪”迷们,与其幻想着克隆出真的恐龙来,还不如慢 慢等着看《侏罗纪公园4》吧。
京ICP证:01007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学术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简称:万方智搜]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255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