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协调,坚持不懈,团队合作,谦虚亲和……这些对于做任何事情来说真是太重要了!”谈起刚刚结束的岗位预习实践活动,江苏大学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05级的蒋润东深有感触。今年暑假,他和本专业的59名同学一起组成了22个小组,给江苏一家知名啤酒生产厂家当了10天的市场调研员,冒着酷暑,走访了镇江、溧阳两地的1347家店面。
拉网排查不怕苦
活动中,59名大学生先按照地图上的标志,以马路为界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每2~3人一组在各自领地上进行拉网式走访,包括大酒店、小饮食店、商场、超市、零售店等所有店面,一个不落。每天6点多大家就起床做一些准备工作,早饭后7点多钟就从学校乘车赶往市区,中午随遇而安吃面条或快餐,晚上6点左右收工,晚饭后还要及时整理报表、进行总结。因为要挨家挨户地调查,不能遗漏,一天10小时几乎都是走过来的,脚肿了、鞋子坏了,对他们来说都不是新鲜事。
负责在镇江城东区域走访的余北京与其他两名同学负责镇江城东学府路、梦溪路、谷阳路、东吴路、禹山北路组成的一个闭环区域。这个区域地广人稀,每天差不多要走一二十公里。余北京表示,最郁闷的是店面分布不均,大热天的走得腰酸背痛,有时一天只能访问四五家。
学懂营销小窍门
走得累倒只是一个方面,对于这些青青涩涩的大二学生来说,更难的是“访”之不易。一下子面对那么多年龄、文化层次不一,生活背景各异的调查对象,该怎么交流,怎样让对方欣然接受你、配合你?“当你带着目的与陌生人交流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方会质疑:你是谁?找我什么事?我能相信你吗?”负责镇江丹徒区走访的杨亚明说,几乎每一组同学都碰过钉子、吃过闭门羹,都受过白眼。班主任老师王国栋介绍说,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将来大都会从事市场营销、管理等工作,市场调研是一项基本功。走出校园后,大家发现现实世界跟课堂书本根本不是一回事,一开始不少同学沮丧过,甚至流泪过,但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最终没有一个人当逃兵,都坚持下来了。经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大家学会了如何 “曲线救国”,把一个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问;甚至还“避其锋芒”,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小伎俩:不急于道明来意而是先买点小东西,逗逗店主的小孩,帮店主搭个手留个好感,赠送个小礼品套套近乎……
10天的时间,让大学生不仅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市场营销员的不易,同时也对生活、对人生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在溧阳地区调研的孙树朝说,走访的众多店面当中既有豪华气派的大酒店,又有苦苦支撑的零售店,大家最难忘的是那些惨淡经营的夫妻店、路边店,起早贪黑,养家糊口所剩无几,让同学们深感生活的不易。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平日里来往不多、我行我素惯了的大学生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走访时分工合作,问话、记录、填表,配合默契。10天的朝夕相处,大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尤其对团队有了深刻的认识。
“对于这些习惯了书斋生活、从未深入接触过社会的青年学生来说,这次实践活动与其说是一次教育实习,不如说是他们认知社会、端正自我的一个人生课堂。”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朱立新说,10天中22个小组最多的走访了100多家,最少也有四五十家,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一个外在的变化是黑了、瘦了,“但更深层的变化是更成熟、更懂事了,进取心更强了,这对他们将来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将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