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18 12:48:33
科技日报
延 伸 阅 读 |
本周焦点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北京时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按计划,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先后进行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的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将进入“天宫”驻留,并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目前,在轨运行260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进入高度约343千米的近圆对接轨道,迎接“神九”载人飞船的到来。此次载人交会对接,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个重大突破。
本周“PK”
锂硫电池:创质量比容量纪录
硫一直被视为很有潜力的电池电级材料,但其导电性却很低。如今德国一家研究所用特殊工艺研发出了基于碳纳米管的含硫电极材料,当该材料被应用在锂硫电池中,可以获得高达900毫安时/克的质量比容量。电极材料的更新将能显著改进现有电池系统的性能,或者让移动设备的电池从“用着用着就没电”的魔咒中逃离出来。
汽车电池:能应付极端温度
美国电池制造商A123 Systems公司宣布,其利用下一代纳米磷酸盐EXT锂离子电池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汽车电池,能在极端温度下工作,减少甚至取消对加热散热系统的需求。测试显示,在45℃条件下,电池能保持超过90%的最初容量,在零下30℃时仍可提供启动电力。这为降低电动汽车成本带来了更多机会。
葡萄糖燃料电池:医疗植入设备的动力源
在未来植入式医疗中,植入人体的设备会有更理想的动力来源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基于葡萄糖开发了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其能从葡萄糖分子中剥离电子制造微弱的电流,允许其与其他电路结合,而这正是脑部植入所需的,因此有望成为未来医疗植入物的能量来源,并有助于瘫痪病人四肢运动能力的恢复等。
一周之“首”
碳纳米管数字电路首次研制成功
碳纳米管被认为在能效方面可比硅基线路提高10倍,美国斯坦福和南加州大学开发出了一种设计碳纳米管线路的新方法,首次能生产出一种以碳纳米管为基础的全晶片数字电路。整个线路即使在许多纳米管发生扭曲偏向的情况下仍能工作,且即没有牺牲材料的能效,又能与现有的制造设备兼容,很容易实现商业化。
首次绘制出倭黑猩猩基因图谱
倭黑猩猩和人类、黑猩猩拥有共同的祖先,而今一个由德国马普研究所科学家领导的小组,首次绘制出一只名为乌林迪的18岁雌性倭黑猩猩的基因图谱,这是人类绘制出的第5种类人猿物种基因图谱,收集到的数据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倭黑猩猩与黑猩猩之间会有非常明显的行为差异,并帮助科学家们找出让人类与各种猩猩区分开来的遗传变异。
前沿探索
HIV天然杀手的作用机理被破解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导致艾滋病的致命病毒,但在每300例HIV感染者中,约有1人能不用药物而通过一种叫做细胞毒素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细胞株自然地控制住这种病毒。近日一个由4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已经发现了这种天然抵抗力的秘密,其关键不在于杀伤性细胞的数量,而在于CTL细胞株上的一种受体分子,能更好地识别被HIV感染的白细胞接着攻击它们。这为开发HIV疫苗带来了光明前景。
间叶干细胞培育出人骨
以色列科学家利用从脂肪组织中提取的间叶干细胞,在实验室培育出了人骨,且将其成功移植进实验鼠的骨头中,结果显示人造骨能成功地与已存在的动物骨头融合在一起。如今科学家正全力培育骨头末端的软骨,而该研究成果将成为骨移植病人的福音,让医生们可借此修复或替换病人受损的骨头。
“婴儿期”宇宙已在大量造星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大型射电望远镜阵ALMA1成功捕捉到了一个星系中氮元素所释放出的电磁波,并分析了这个距离地球124亿光年的星系的元素组成,结果发现,原本应是宇宙诞生后初期形成的星系,元素组成已与现在宇宙的元素组成相近,这说明在宇宙诞生后较短的时间内各种元素激增,出现了非常活跃的造星运动。
“最”案现场
最踌躇的WiFi:是改还是走?
如今的电子产品,没WiFi功能已经不好意思出来打招呼了。但在使用中WiFi效率却常常不给力,比如同区域内多个无线网络或设备同时存在时。对于这一无奈人们早已淡定。可这不是最糟的——据荷兰一项研究表明,面对日渐增加的无线设备和网络,现有WiFi技术已经捉襟见肘,如果不采用新的技术或标准,WiFi网络将很快达到极限。像这种从问世之日起就伴随至今的技术短板,终让WiFi难逃窘境。
京ICP证:01007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学术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简称:万方智搜]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255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