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8 08:48:16
科技日报
延 伸 阅 读 |
2011年,陕西科技发展史上不寻常的一年。5月5日,陕西省科技大会在西安召开,标志着陕西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建设中国“科技特区”正式吹响了集结号。
在“创新型陕西”的热潮席卷三秦大地之时,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了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奚正平。虽然接任陕西科技厅厅长半年时间,但奚正平谈起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已胸有成竹。
三大举措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
说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奚正平告诉记者,关键在建好一个大平台,破解一个大症结,抓好一批大项目。他解释说,陕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大量分散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他们的科研基础平台建设要么自己没钱建,要么重复建设,造成浪费,所以要把陕西的研发资源统筹起来,要服务全社会。建好一个大平台就是要建设好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完善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在全省科技部门树立“技术交易就是成果转化”的理念,把全省科技资源有效整合集聚起来,通过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台,组织开展网上网下专业性的科技成果交流对接活动,广泛进行技术交易,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抓好一串大项目就是要实施大项目战略。通过大项目把军工、院校和资金,把省内外和国内外的各类归属不同的所有制的资源、资金和人才集聚和有效统筹利用。
破解一个大症结,就是要破解成果转化的“中试断档”症结,创新三轮驱动机制。“就是做出来具有重复性的成果。研究的成果不能重复制造,就无法应用,那就不叫科技成果。”
奚正平把科技成果“研发、中试和产业化”3个阶段形象地比喻为“有名无利或者有利无名、无名无利和有名有利”3个过程。前后两个环节都有驱动力,而中试阶段,不仅无名无利,更需要进行许多的技术集成和大量的资金投入,是企业乃至科技人员最不愿干的,但科技成果只有经历“中试”这个过程,才能形成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他认为科技成果转化难,主要难在“中试断档”。所以,政府要加强中试成果的投入,要制定科研成果评审的新制度,必须确定做完中试(基础产业除外)才算成果的评审标准。要通过对无形资产的分配,让中试人员同样享受奖励,勇于试水中试。
每年5亿 支持军民科技融合
关于推进军民科技融合发展。他表示,陕西省政府将新设“军转民专项扶持资金”,以每年投入不低于5亿元的规模,在“十二五”期间支持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园区发展。重点在抓好100户军民结合企业,支持实施100个军民结合重大产业化项目,实现军民结合产业突破发展。同时,将以股本投入、贷款贴息、科研投入、财政奖励等综合措施,支持中央驻陕军工集团实施“军民分线”,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品牌影响力强、效益显著的军民融合企业群体,促使全省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在“十二五”期间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
一项铁规 强制企业自主创新
如何推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他介绍说,陕西在全国首创了强制企业必须承担科技创新这一历史性举措。对企业技术创新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将调整企业领导班子;要求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增幅必须高于年度销售收入增幅3个百分点以上。为了推动国有企业自主创新,陕西省科技厅与延长石油集团进行了协议,双方拟围绕提高石油采收率、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搭建能源化工技术研发平台等,建立推进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合作关系,由财政科技经费拿出5000—8000万元专项资金,延长集团拿出5—8亿研发资金,建立捆绑式专项基金,围绕延长集团提出战略需求和关键技术攻关目标,组织专家进行顶层设计,共同组织、策划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纳入省级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引导全社会科技资源向企业和产业聚集,集中力量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需要。
多方探索 推动科技金融结合
曾经担任过科研院所领导,并成功引领企业上市的奚正平的感受是:没有科技的参与与创新,金融就没有活跃的题材;没有金融的支撑与撬动,科技难以真正成为现实生产力;让科技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是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具体体现。
他说,成果这东西不能称不能量,所以科技型企业、金融单位和成果单位之间,相互信任度不高,但他们都信任政府,所以要做好这项工作,政府必须发挥积极作用,引导金融企业与科技型企业联姻。目前,我们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农业发展银行陕西分行、北京银行西安分行、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等多家银行建立了合作机制,联手打造陕西省 “科技金融超市”,为从初创期至成熟期的各个科技型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提供多项全面的选择。
重中之重 培养科技领军人才
奚正平说,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是自主创新能力永续提升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时期,我们将更加不遗余力的实施好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加强培养领军人才工作。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提供创新平台,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科技人员从事兼职活动或受聘于中小企业;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到中小企业挂职,担任首席工程师。尤其要结合省委、省政府“三秦学者”“百人计划”等人才战略,在引进领军人才和培养科技青年人才上下功夫。一是设立青年科技创新专项和扶持资金,每年拿出600万奖励60名“青年科技新星”,评选“科技创新十大杰出青年”,在全省营造争当科技新星的大气候。二是每年拿出一笔资金,用于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申请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到“十二五”末,科技活动人员要达18万人;年专利申请量达5万件,且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达2.5%;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300亿元;科技进步水平要位居西部之首、全国前列。
“我相信,这些新政策、新措施必将推动陕西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科学之路”。奚正平语气坚定的结束了谈话。
京ICP证:01007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学术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简称:万方智搜]V1.0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255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