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盲进社区,关注眼健康”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全国爱眼日活动日前在北京举行。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盲和低视力的分类标准是:矫正视力≤0.3为低视,矫正视力≤0.05为盲。盲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防盲治盲工作,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我国的首要致盲病因已由以沙眼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转变为以白内障为主的非传染性疾病。我国现有盲人约500万,低视力人口约710万,是世界上盲和视力损伤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最大的致盲原因为白内障,占所有致盲原因的47%。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专家边俊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白内障从根本上讲就是眼内晶状体混浊,任何影响眼内环境的因素,如衰老、物理化学损伤等都可以使晶状体混浊。在临床表现上,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视力下降,特点是强光下的视力反而不如弱光,白内障的诊断并不困难。白内障治疗上可分为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尽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40多种抗白内障的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疗效均不十分确切,因此,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白内障的手段。
有关专家指出,白内障所导致的盲是一种可避免盲,而我国公众眼保健意识较为缺乏,尤其是居住在边远地区的贫困人口,对各种改善视力的服务和设施几乎一无所知,甚至有些老人认为看不见是自然现象。因此,宣传眼病防治知识,增强人民群众防盲治盲的主动性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