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关注营养安全到底有多重要?

2007-8-29 08:37:59
来源:科报网




本报记者 李颖
  儿童的成长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世界母乳喂养周”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卫生部也提出《婴幼儿喂养策略》,以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并呼吁及时合理的添加辅助食品。

  日前,一个由国家发改委宏观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及专家、记者、咨询机构组成的“婴幼儿营养调查小组”,对当年因劣质奶粉而身心俱损的阜阳“大头娃娃”进行了回访,让我们对这一事件有了新一轮思考。

  回访:婴幼儿营养缺乏终身贻害

  国家发改委宏观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于小秋主任认为,当年阜阳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社会普遍缺乏营养意识和知识,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因极不营养的食品造成的极不安全事件。

  7月12日,调查组来到了阜南县朱寨镇大田村董庄,见到了2003年2月18日出生的朱志浩。现在已经4岁的小志浩刚刚长到1米高。

  一份《体弱儿童专案管理登记本》上显示,自2004年4月26日至11月19日,志浩的体重从9.50公斤长到11.50公斤,一直处于中低水平;身高也只是由71.50厘米长到79.50厘米,处于偏下或中低水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0—6岁儿童身高、体重评价标准》,志浩的体重要比正常婴幼儿轻1公斤左右,身高也矮了六七厘米。

  中国农业大学毛学英教授认为,对于营养不良症的患儿,仅做这样的检查是不够的。作为食品与营养领域的专家,她十分清楚,患营养不良症的婴幼儿最担心的是大脑和脏器发育不全,尤其是大脑的发育具有不可逆性,若未能及时补充营养很可能会给患儿带来终身的影响。

  反思:“受伤”的不仅仅是孩子

  应该客观地说,在当地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补救措施,对所涉地区的儿童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治疗、奶粉发放、重点补偿后,现在那些孩子们如今都基本恢复了健康,这是令人欣慰的。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有些错误一旦酿成了,无论如何补救也无法完全挽回,在调查组对多个昔日的“大头娃娃”的零距离接触后,大家还是明显感受了他们与正常孩子的差异与问题。

  调查组重点走访了5个孩子的家庭,这些孩子从表面上看,基本都恢复了健康,但都普遍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夜啼、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发烧、食欲不振、身高不如同龄人等等。如阜南县苗集镇大蔡村苗老庄的范雨婷,几乎每个月都有两次感冒,每次会持续一周,伴有发烧37.5℃—38.5℃。毛学英指出,这是免疫力低下的明显表现,这些孩子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身体损伤将是终身的,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很难接受的结果,虽然死亡与危险已经远离他们,但一些病症也许会伴随他们终生。

  现实:营养扫盲刻不容缓

  正确认识营养安全这一问题,不仅在农村,即便是在城市,公众的营养安全意识也少得可怜。据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进行的一项大型网络调查显示,属于“营养盲”的占到40%,远多于文盲,营养安全常识的公众知晓率极低,营养健康教育严重滞后。

  于小秋介绍说,一项最新资料显示,中国目前专业营养师不足3000人,平均几十万人才拥有一名营养师,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标准(日本为300∶1),营养专业人才面临一个400万人的缺口,由此可见,中国公众的营养扫盲刻不容缓。

  据世界银行指出,发展中国家因营养不良而导致的劳动力丧失、竞争力下降所带来的损失占GDP的3%—5%。以我国2006年GDP总额21万亿人民币推算,此项损失不少于6300亿元!全球每年诞生因营养不良导致的10万畸形儿,中国占到50%!因此,营养强化食品的推广和普及已远远不是简单的国民健康问题,而是关乎到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世界竞争力!关于营养安全教育的全民推广问题,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这一方面,社会与政府都责无旁贷。

  今后:全民营养安全教育亟待推广

  曾经,中国人民把“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奋斗目标。但近些年来,“食以洁为先”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及媒体所重视。这反映了我国居民食品安全观念的加强,但是,仅仅以“清洁”与否理解食品安全状况并不全面。专家告诉我们,食品安全实际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卫生安全,一是营养安全。我们对卫生安全比较重视,关注的是食品里面有没有细菌和污染,因为这是一种近期安全,后果显现很快。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营养安全关乎儿童的发育和成长、体格与智力;关乎人们的劳动与创造能力,健康状况与免疫能力,这种后果的影响将是社会性的。

  于小秋指出,其实,营养安全的话题并不是一个什么新话题,媒体上、学者专家谈得亦不少,在一些城市的社区,也经常会举办关于营养摄入的讲座,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教育体系外的知识普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急需的是将营养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尽早启动全民营养安全教育推广计划。这关系到每个公众最根本的利益,改善公众营养已经迫在眉睫,关乎国家发展大局,更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