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发现,恐惧可能与嗅觉有关,只需关闭大脑中的某些嗅觉感受器就可以克服恐惧。
在用老鼠所做的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确认并移除了老鼠大脑嗅球上的某些感受器,结果这些老鼠变成了一群无所畏惧的动物。为了证明这一点,研究人员拿出了一些照片,照片上,一只褐色老鼠离一只猫不到一英寸(约2.5厘米),而且那只老鼠居然敢在猫的耳边嗅来嗅去,亲吻它还抓着猫的项圈玩耍。
东京大学生物物理与化学系的Hitoshi Sakano说:“这些老鼠察觉到了天敌的气味,比如一只猫、一只狐狸或雪豹的尿,但它们不会显示出任何恐惧,甚至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因为它们无法辨别出那种气味是危险信号,所以这些老鼠和猫在一起非常开心,它们和猫一起玩。但在拍下这些照片之前,我们必须把猫喂饱。”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动物的恐惧可能是由它们灵敏的嗅觉唤起的。但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动物的嗅觉的确察觉危险来源,以及如何把它们转化成恐惧信息。Sakano说:“我们的大脑如何理解这种气味信息呢?我们发现在哺乳动物的身体系统中有两条线,一条是天生的,另一条与后天学习探测嗅觉有关。”
Sakano和他的同事将老鼠分成两组,一组没有转化气味信息的感受器,另一组则没有探测气味的感受器。然后,研究人员让这些老鼠接触到象雪豹和狐狸之类的天敌的尿。Sakano说:“第一组老鼠不停地嗅,转来转去显示出极强的好奇心,但它们永远不知道危险的存在。”至于第二组,Sakano说:“它们在察觉气味方面很差劲,不过它们一察觉到狐狸的尿味就马上吓得不敢动了并装死。它们在察觉气味,识别并将察觉到的信息与它们的记忆结合起来方面很差。它们动作迟缓。不过一旦察觉到,它们马上就能辨别出这种危险。”
老鼠拥有大约1000个嗅觉感受器基因,而人类只有400个起作用的嗅觉感受器基因。他说:“我们的嗅觉很差。我们无法区分开今年的酒和去年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