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圈知识脉络 相似性检测

30亿美元瘦身计划遭否 多元化路线或助戴尔

2008-4-11 08:41:02
来源:通信信息报/高骥远




戴尔近日表示,在未来三年内,计划通过削减成本和裁员等措施削减成本
30亿美元。然而,这个“复兴计划”并未获得投行等相关机构的一致认同,相反,投资银行高盛和投资机构WR Hambrecht同时下调了股票评级,导致戴尔股价4月4日在纳斯达克市场常规交易中下跌2.9%。

与此同时,在戴尔遭遇经营危机时,惠普等其它PC厂商的业绩却全线飘红。这其中固然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戴尔自身的问题,戴尔要想重振旗鼓,尚须认真反省,多元化路线或助其成功转型。

内忧外患

利润大幅下滑、重要高管频繁跳槽、PC业务被竞争对手超越……一连串的麻烦让戴尔应接不暇。虽然迈克尔·戴尔在2007年1月重掌公司管理权之后已经进行了一系列裁员等节约成本的措施,不过,戴尔公司在前不久又宣布将继续进行更广泛的调整计划,保证在未来三年节约30亿美元的成本开支。最新的财报显示戴尔净利润同比下滑,很大原因是受近期改革步伐缓慢影响。消费者支出增速减缓,以及运营支出增加,戴尔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6%,未能达到分析师的预期,此前所有关于戴尔可能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幸免的希望显然落空了。与美国市场的颓势不同,戴尔在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所谓的“金砖四国”增长强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市场,增长十分明显。戴尔第四财季境况与其强劲对手惠普形成了鲜明对比。惠普称,第四财季由于笔记本销量大幅增加,其净利润同比猛增28%,营收增长13%,达到284.8亿美元。与此同时,由于业绩增长乏力,戴尔股价过去两年下跌了约34%。而主要竞争对手惠普乘机抢占了全球第一大PC厂商的位置,股价上涨了一倍以上。

差距

实际上,惠普和戴尔这两家公司产品经营的范围相差无几,但是,对比惠普和戴尔最近公布的财报,我们不难发现,戴尔的利润主要来源于PC及相关业务,而惠普的收入中除了PC贡献了一部分外,打印机、服务器等多种业务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这说明戴尔的多元化经营深度远远不及惠普,在业绩上过于倚重于PC。其实,戴尔之所以未能在其它业务上取得更好的业绩,在于其过于谨慎的投资态度。在并购上,戴尔远远没有IBM和惠普那样的魄力,仅有的少数几次并购也大多投资不大。而单凭自身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戴尔尚不足以在其它领域取得更大的作为。

同时,戴尔还未能像苹果和惠普那样取得关键性重组成果,即建立一支优秀的产品设计团队。苹果和惠普都建立了优秀的产品设计团队,用创新的产品吸引消费者,然后逐步改善业绩,引导公司一步步走出困境。

苹果在首席执行官乔布斯的领导下,相继开发出从iMac到iPod等一系列全新产品;惠普也同样对产品设计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同时利用裁员和缩减过度产能来节约成本,积极争夺电脑零售市场。正是如此,惠普才得以超过戴尔成为全球最大电脑厂商。

相反,戴尔从未对研发做大量投资。在截至2008年2月的财年里,戴尔投资在研发上的资金只有6.1亿美元,只有其销售总收入的1%。

可为之处

因此,戴尔必须找到除PC以外的经营重心,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减少风险,走出经营困境。事实上戴尔也正在这样做,从“Dell 2.0计划”中可以看出,以服务器、存储为主的企业级产品市场将是戴尔未来战略中的重点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此外,戴尔还将加大对消费市场的投入。毕竟迈克尔·戴尔也深刻地检讨过自己对消费市场的忽视,表示过去戴尔“对于个人消费者业务,大幅度缩减规模是一个失误。”据悉,戴尔计划将消费性电子产品列为公司重振旗鼓的决胜关键,其中手机有望成为公司的秘密武器。

不过,戴尔在手机市场能否有所作为尚值得保留。因为戴尔既缺乏与运营商合作的经验,又没有苹果那样突出的工业设计水平。而手机市场竞争的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PC。